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1-08-03
2021-08-03 第04版:四版 【字体】大 |默认 |

多变的角色 精彩的人生

——记黑龙江省青年民营企业家商会会长、曼哈顿多元集团董事长江岩

作者: ■本报记者 刘洁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4909
“七一”前夕,江岩(前排右三)参加青年民营企业家商会的庆祝建党百年活动
江岩(右二)参观会员企业
曼哈顿国际黄金珠宝城开业仪式
    今年“七一”前夕,哈尔滨一家媒体的编辑被指犯了一个技术性错误——编发江岩的文章时,身份介绍错了。
    编辑觉得很冤:“以前一直是曼哈顿多元集团总裁啊,啥时候变成集团董事长了?”
    或许没有人注意到这个身份变化,在外人看来,江岩还是那个江岩——家族企业传承人,企业管理者……但对江岩而言,却是人生角色的又一次转变。
    尽管,他并不愿意刻意向外人表露这样的变化。对他而言,一如以往,就像坚持了十几年的长跑习惯,线路可能偶尔会改变,但运动本身一天都不能变。
    江岩的人生,一直在企业传承中演绎着变与不变的独具个性的精彩人生。
    寻找商业传承的密钥
    初中毕业,江岩遭遇了人生第一次艰难抉择——出国留学,去哪里留学?当时,由他父亲江廷科创立的曼哈顿集团,已经成为黑龙江省知名的民营企业,作为先富起来家庭的子女,他早早开启了留学生涯。只不过,目的地并不是他选择的美国,而是父亲安排的瑞士。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作为较早下海的一批创业者,江廷科把大型城市综合体这一商业模式引入冰城哈尔滨,实现酒店、商场、写字楼一体化。
    从那时起,“曼哈顿”作为一个品牌,见证了一个城市的商业变迁,也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这种商业模式的引入,带火了曼哈顿集团,却也因为地处边陲省份缺乏专业人才,尤其是与先进产业模式配套的现代企业治理人才,让江岩的父亲感受到了发展遇到的危机。
    于是,江岩被寄予厚望。
    尽管父子间从未正式交流事业话题,但江岩知道父亲对自己的期望。可是,他却从来没有告诉父亲自己内心的想法——其实,他不想沿着父辈设定的人生轨迹走,他感觉自己应该有不一样的事业天地。
    基于要做自己商业天地的理想,在瑞士仅仅逗留半年后,小小年纪的江岩只身去了美国。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美国,硅谷的高科技,代表那个时代的商业发展模式,硅谷也成为他向往的地方。在美国求学生活,他很快就融入了那个快速发展的天地之中。基金,投资人……在21世纪初美国高涨的资本热潮中,江岩似乎找到了人生方向。甚至,他有了要留在那个资本四处流淌的热土中的人生设计。然而,长期关注资本市场的江岩嗅觉十分灵敏,他看到了未来中国的发展机遇,预感中国即将迎来大发展的黄金时期。2006年,他决定回国发展。目标,还是少年时代的那个人生理想: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商业天地。
    江岩带着“80后、海归、富二代”标签回到中国。他的目的地是北京,而不是他的故乡哈尔滨。
    凭借在纽约积累的人脉和经验,熟知美国资本市场的规则,江岩编制了一个个商业计划书,频繁往返中国与美国之间进行各种路演,寻找战略投资伙伴共同开发中国市场。他带领公司高管团队数次到国外先进的企业交流学习,经过一年的努力,成功促成了华平基金和美国第二大商业地产公司GGP共同投资北京大型商业地产项目。
    江岩野心勃勃,他要实现“曼哈顿”中西融合跨越发展。
    熟悉优秀的本土企业
    回国发展,推动家族企业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江岩期望的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式商业模式,并没有在他手中呈现。
    引入境外资本的曼哈顿集团新项目,在国际国内资本风浪中承受着意想不到的艰难。又一次,江岩面临着人生成长的抉择。他再次怀疑自己——学了那么多国外先进经验,有那么多国外资本背景,操作项目怎么不能得心应手?
    江岩检讨自己,终于想通了,要想把国外学到的知识和经验用在国内,通过实践去检验……他与父亲有了一个约定:回到家族企业中去,但不是以一个管理者的身份,而是以一个学习者的角色,沉浸到企业中去,从基层入手,来一次从“洋”到“中”的蜕变。
    江岩全面了解家族企业,了解父辈创业历程。
    在哈尔滨商业经济圈中,与城市地标圣索菲亚教堂相邻的曼哈顿多元集团,也是地标性的民营企业。
    1995年,曼哈顿多元集团从个体户汇聚的曼哈顿商厦起家,历经四分之一个世纪的跌宕起伏,如今发展成为拥有商业综合体、酒店、房地产开发、跨境电商、供应链服务、农业商贸等多种业态的多元化集团,总资产80亿元,累计上缴税金近5亿元。曾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102位,并在国家信用评级中被评为AA级资信企业。
    江岩的人生,从2008年起与曼哈顿集团牵绊在了一起。
    从北京回到家乡哈尔滨后,江岩脚踏实地的从曼哈顿集团的基层一点一滴做起。
    一干就是八年。
    从房地产报件员,营销策划,酒店装修,商场改造,从装修监理到企划文案,再到人力资源……企业的每一个关键岗位,他都从“实习生”开始,亲历亲为,然后做到得心应手。八年时间,集团新建的商业综合体已经家喻户晓,酒店业也进入到连锁经营的发展轨道,集团新设的股权投资部门也收益颇丰。正是凭借这些从基层到高管的大量实战经验,使江岩真正的做到了在商海中摸爬滚打为日后创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
    那八年,被江岩看作是远比国外“白领”“金领”生活收获更大的八年。“那八年让我了解了自己家的企业,真正懂得了在中国做企业的核心是什么。”不仅如此,八年的“实习生”生涯,让他从一个新生代企业家的角度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发展路径。
    在中国、在东北、在黑龙江,如何让一个老商业企业焕发青春,进而打造成为老字号,打造成“百年老店”,成了江岩人生奋斗的新目标。
    曼哈顿集团旗下的曼哈顿商厦拥有商品摊位3000多个,以经营丰富的日用百货、家电等商品成为市民心中的“平民商厦,购物天堂”。随着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消费升级时代到来,“80后”“90后”成了消费主流,曼哈顿商厦也受到电商冲击,面对消费升级、电商冲击,曼哈顿多元集团又该如何不断转型创新,才能稳健前行呢?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传统商业该如何转型发展?作为“80后”,江岩凭借对互联网经济理解和把握,提出了“曼哈顿计划”——在当前的存量经济时代,不能再像父辈那样,仅靠踏实努力守业,而是要靠转型和创新来发展。
    八年在传统“曼哈顿商业”里的摸爬滚打,让江岩有了一个扮演好新身份的底气。
    2016年,经过八年历练,江岩坐到了曼哈顿集团总裁位置上。作为一个大型商业企业的管理者,针对新形势,他做出决定,整合曼哈顿集团自身资源,先做了一番减法,收缩房地产产业,将原来在一些市县实施的房地产项目集中收回到哈尔滨市。酒店产业则努力打造品牌,发展大酒店、公寓、快捷酒店等链锁品牌。
    商业是曼哈顿集团的核心产业,抓住消费升级,围绕商品流通深耕细作,将传统零售向新零售转型,是江岩认准的方向。
    曼哈顿集团通过扶持有实力、有品牌的业户扩大经营空间和规模,装修改造购物环境,使曼哈顿商厦实现了提档升级。如今的曼哈顿商厦,再也不是当年一个个小摊位,只卖大路货的批发市场,而是有了高大上的店中店、品牌店、书画馆。为了吸引消费者走进商厦消费,还增加了减压馆、艺术摄影馆等体验式业态。
    沉寂八年的江岩,开始起跑。
    打造新型的商业王国
    江岩的人生之路,似乎很顺。
    但他心有不甘:当初立志独创事业,难道最终还是要回归子承父业、守着既有财富过日子?
江岩提出:要创新。创新?创新!
    然而,创新什么?如何创新?
    2016年5月,江岩向董事会提出:集团要走一条“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创新之路。为了说服董事会,江岩与父亲做了一个约定:创新费用算向父亲借的,创新成功收益是企业的,创新失败由他个人承当。
    考虑了3天之后,父亲拿出了4000万元现金:“你去试,成功了算你的,失败了算我的。”
    那一刻,江岩突然意识到一个从来没有考虑过的问题:如果失败了,他们父子损失的究竟是什么?
    一年多,江岩拿着从父亲那里借来的4000万元创业资金,在国家“互联网+”战略的引领下,明确了“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大思路,布局跨境电子商务、国际航空物流、农产品电子商务、科技孵化器等四大新兴领域,利用传统商贸企业的产业优势为龙江丝路带的建设贡献力量。
    2017年,曼哈顿集团成功中标哈尔滨市商务局北美直航货运包机项目,在全国首开北美货远航线,即北美洛杉矶——哈尔滨货运直航包机航线。这是国内北美航线的最短货运线路,计划飞行时间11个半小时,比经过其他城市再转运黑龙江要节省10多个小时。这样既保证了商品的新鲜,也降低了运输成本。
    围绕包机,江岩在国外开拓市场,建立海外仓,与品牌商洽谈,在国内开展跨境直购,布局清关场所,做全程供应链。同时在商厦专设北美商品体验馆,让消费者在店内体验后,再在网上下单、支付、购物。
    如今,北美洛杉矶——哈尔滨货运直航包机已开通运行,为黑龙江省多家企业提供了服务。按照计划,包机将正式开始运营,每周飞行一班。前期将以进口货物为主,未来将以北美海鲜、水果等优质商品为主,黑龙江省特色的山珍食品、杂粮也将出口至北美。成为了哈尔滨构建全方位国际物流集散枢纽的关键一环。
    不久,江岩开始全面布局新产业,持续研发、投入,打造开放性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全供应链服务。2017年,曼哈顿集团入股哈尔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做基于本地区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为客户提供基础供应链服务、电子商务交易与结算、金融服务等。
    在农产品贸易环节,江岩新成立了一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改变了传统的卖粮方式,打造粮食供应链系统,通过“一卡通”把交易数据体现在平台上,然后把数据变成资产,作为融资的基础。最后将所有数据汇聚成为极有价值的农业大数据。这家电子商务公司承建了哈尔滨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将农副产品、食品、危险品、种植投入品等列入管理平台进行信息追溯。
    5年过去了,江岩的创业成功与否,外界有很多的衡量,他自己也不过多解释。
    疫情期间,父亲在北京被隔离回不去,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江岩已是董事长,拥有全部决策权,有事找他。
    身后站着青年企业家
    江岩完成了从职业经理人向企业家的转变。
    在忙忙碌碌中,江岩开始扮演另一个角色——黑龙江省青年民营企业家商会会长。
    从追求财富到成就事业,江岩人生一路走来发现了另一种风景。
    随着年龄增长,一个问题总是萦绕心怀:作为年轻一代企业家,到底怎样才能更好履行社会责任?
    当初,回到家族企业历练的江岩报考了中欧国际商学院,同时参加了北京青年企业家商会和其他一些企业家组织,接触了很多优秀的青年企业家。通过交流,江岩深切地感觉到家乡和经济发达地区在营商环境和思想观念上还有很大差距,也听到很多人跟他抱怨黑龙江办事效率低,投资不过山海关等问题。黑龙江有那么多的丰富的资源和物产,怎么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和创业者到黑龙江兴家立业,更好的打造人文软环境帮助青年企业家更快的成长呢?
    成立黑龙江青年企业家组织的念头油然而生。江岩提议得到积极响应,在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大力支持下,黑龙江省青年民营企业家商会在2015年正式成立了。
    江岩被推选为第一任会长。
    经过几年发展,商会已有会员数百人,涵盖多个行业。组织会员大小活动上百次,并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青年企业家商会建立友好组织,定期交流互访。江岩发挥海外资源优势,组织会员多次出访国外与美国高盛集团、德勤、硅谷创业孵化器组织等国际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帮助会员开拓了国际视野……同时,江岩还把爱学习的风气带到了商会里,他推荐了大量黑龙江青年企业家走进中欧商学院等机构,通过不断地学习,提升黑龙江青年企业家的深度、厚度。
    商会组织虽然小,却可以成为桥梁和纽带,团结凝聚青年企业家,引领他们坚定信心在黑龙江发展。
    开启第二任期的江岩把工作重心放到了党的建设、政治学习等方面,人生梦想比少小离家求学时,有了新的变化。
    “我的身后站着一批青年企业家,事业需要传承,传承依靠青年!”江岩如是说。
    (本文照片均由曼哈顿多元集团提供)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