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1-07-20
2021-07-20 第08版:八版 【字体】大 |默认 |

农民变“股东”画出乡村“共富圈”

作者: ■黄筱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875

    日前,浙江省台州市民曹兴权在东海边一个偏隅的海岛村里发现“宝藏旅游地”,玻璃吊桥、时光隧道、天空之境……“没想到这个山间小村竟藏着一座‘乡村迪士尼’!”
    曹兴权说的这个“宝藏旅游地”位于浙江省台州玉环市干江镇上栈头村。随着美丽乡村建设,上栈头村的碧海、蓝天、岩礁、海鸥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但遗憾的是,人们只是观海听涛,上栈头村留不下游客,美景也难以“变现”。
    如何把美丽风景变为美丽经济?经过多方调研考察,上栈头村决定斥资700万元建设游乐设施——玻璃吊桥,以“村民49%+村集体51%”的股份众筹方式筹措资金,并成立公司开发运营。7个月后,上栈头村玻璃吊桥建成,面朝大海,飞架悬崖峭壁之上。2018年12月23日,玻璃吊桥投入运营,在浙江温台地区迅速蹿红,不到4个月,门票收入达到400多万元。
    先前观望的村民坐不住了,主动向村委会提出要追加入股。于是上栈头村启动新一轮“股份众筹”。两三年间,上栈头村陆续投入4000多万元建成十多个游乐项目。在旅游项目带动下上栈头村集体经济从负债20万元到年收入10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增收2000多元。
    “我们一家六口都入股了,投了3.3万元,两年不到已分红两次共1.26万元,以后村里旅游项目赚的钱,我们家都会有分红。”上栈头村村民闫静开心地说。
    上栈头村的实践是当地探索“农民持股共富”的一个缩影。作为股份合作制发源地之一,玉环市借助2018年全国第三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东风,“农民持股共富”模式让全域33.68万农民全部变成了“股东”,让资金变成了股金,让资源变成了资产,不仅有效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更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共同富裕之路。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先富带后富画出乡村“共富圈”的实践在玉环各地“开花结果”。
    玉环市委书记吴才平表示,让农民变“股东”,走出一条以产业项目和民营经济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子,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只有农民收入高了,城乡差距小了,才能真正共同富裕。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