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07-09 第08版:八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坚定拥抱“科技成长” |
|
作者:
■刘战红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391 |
|
|
|
|
|
|
日前,大小指数低开高走集体反弹,两市个股涨多跌少,成交额已是连续五个交易日突破万亿。锂电池、光伏等高景气板块持续受到资金追捧,市场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成长优于价值”的行情。 其实,早在两周前的周一,“成长优于价值”的行情已然可圈可点。当时,A股在外围市场下跌的情况下逆势走强,华为鸿蒙概念股衍生出的芯片、半导体以及其后出现大涨格局的航天概念股,让盘面异常热闹——上证50的股票走出了熊市的味道,科创板、创业板不断走牛,赚钱效应在结构上逐步扩大,并深深根植于科技周期。特别是双创ETF大卖150亿的“能量场”更是有力地见证。 有人这样概括这段时间的市场行情,先锋是鸿蒙,中军是泛科技板块,主战场是科创板。今年5月,华为发布了鸿蒙操作系统,由此,整个市场的科技板块迅速活跃起来,从最开始的无人驾驶到鸿蒙、国产软件、信息安全,再到此前补涨的5G……,以科创50为代表的最稀缺的板块走出了犀利的行情。 “科技成长”在沉寂了10个月之后,市场表现再次抢眼。应该说,科技创新不仅仅是个事件的驱动,更多的还是中长期存在的发展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实践证明,我国自主创新事业是大有可为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为的。 事实证明,未来科技的发展一定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不断走强的科技板块也多方验证了国家在政策上对“科技成长”的支持。 纵观市场不难看出,业绩的高速成长才是整个“科技成长”最近很强的硬逻辑。2020年,创业板、科创板业绩同比分别达到6.5%和19.8%,而今年一季度的业绩分别实现47.2%和65.4%的同比增速,体现着强大的成长韧性。同时,净利率(TTM)及ROE水平继续上扬,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业界普遍认为,最能代表国内创新型、高增长的典范,一个在科创板,另外一个在恒生科技板块。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科创板业绩增长领跑各大板块。科创板营收增速71.0%,归母净利润增速218.9%,净利较19Q1复合增速为99.2%;同期创业板营收增速48.3%,归母净利润增速114.2%,净利较19Q1复合增速为28.5%;主板营收增速30.7%,归母净利润增速51.3%,净利较19Q1复合增速为7.2%。 如今,当我们回望诞生于2010年6月的创业板时,感想自然颇丰。当时的主要产业是互联网+,是“十二五”期间最具时代感的产业之一,但开板之后持续低迷。两年后,创业板筑底成功,开启了三年的估值炒作行情。而诞生于2019年7月的科创板,主要是以芯片和信创为代表的国产替代,以工业智能化和汽车智能化为代表的应用端,是“十四五”期间最具时代感的产业之一。尽管开板之后也是持续低迷,但如今大概率已经筑底完成,接下来也许会迎来自己的估值炒作行情期。科技创新助推经济发展的时候,科创板应该和创业板比翼齐飞。分析人士认为,2012年至2015年属于创业板的导入期炒作,2018年之后,创业板步入长期的成长期。为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科创板的导入期上涨迟早会到来。 科创版在情绪低点已经走出了黄金坑,“科技成长”正在走强。目前,整个市场对“科技成长”的热情持续不减,芯片、半导体行业延伸的通道已然打通,未来科技赛道有章可循,有目标可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