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06-28 第08版:八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深耕三峡热土 创办品牌企业 |
|
作者:
■吴纯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295 |
|
|
|
|
|
|
编者按: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发布表彰决定,对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78名个人进行通报表扬,巫溪县工商联执委、重庆市龙凤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纯清为其中之一。近日,重庆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在荣昌区召开理事扩大会,共商全市工艺美术行业传承创新。会上,吴纯清向与会代表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我叫吴纯清,来自重庆三峡库区巫溪县文峰镇的一个小山村,是重庆市第三届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全国轻工行业劳动模范,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巴渝工匠,获国家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重庆市龙凤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又是肢体叁级残疾人。 我出生在山高石头多的巫溪县,命运似乎把每一道门都紧紧的关闭着,哪里会想得到,今天会站在这个台上发言;怎么会想得到,我会用自己这双有力的手,雕琢出今天的人生,用生命的点点滴滴,唤醒那些失去梦想的乡村残疾人朋友,重新拥抱生命之光,用汗水和泪水,证明我们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是光荣的劳动者。 我的家,在海拔1200多米的穷乡僻壤,偏偏我又患上小儿麻痹症。我的父母,拼了老命让我念完了高中。高中毕业后,生活又似乎回到了起点,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我到底有什么用。 学医,能翻山越岭采药、上门看病吗?当裁缝、学艺,能走乡串户吆喝、竞争挣钱吗?吴纯清,就是一个无用的人。不光别人这样认为,我自己,也躲在没有人看得见的地方,偷偷流泪,大声呐喊。 可是眼泪不可能改变命运。天生我材,必有我用!我虽然腿一高一低,但这一双手,跟所有健全人是一样的! 心中装着这样的梦想,我感谢生命还为自己保留着一双健全的手!一个偶然机会,木雕工艺撞击着我的心灵,走这条路,我一定会扬长避短,柳暗花明! 对了,木雕属于我,会成就我的!一年多时间不分春夏秋冬,没日没夜的苦学苦练,我终于掌握了木雕基本技艺,学会了山水、花鸟、人物的线描基础。渐渐地,木雕融入了我的生命。它不再是单纯的手艺概念了,而是一种非常有文化价值的形态,是表现自我的最有趣的创作活动,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静态艺术,更是一种实用造型艺术。 有了手艺的我先后进了几家工厂做工,从事木雕工作。无论在哪里,我始终坚守一个准则:要做就要做好,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别人不愿干的我干,别人不能做的我做。白天,按时上班下班;晚上,再苦再累都要看上两三个小时的专业书籍,认真作笔记,写心得体会。我在笔记本上醒目地写着这样一句话:“自信改变人生。”开始,只是按别人的图案雕刻,后来便开始自己设计,带徒弟,逐步成了厂里的全能骨干。在神农木梳厂,我被提为厂长,设计、生产、销售甚至连财务都交由我管。一个普通员工当上了技术总监、厂长,我感到,命运终于向自己微笑了。 我并没有就此满足。2003年初,我离开了打工的单位,回到文峰镇。拿出所有积蓄,再找亲朋好友借来10多万元,建起了自己的家,可再也筹不到资金建厂了,于是楼上居家楼下当作坊,小规模地建起工艺木梳厂,还招了3名工人,每一道工序都亲自把关,蚂蚁搬家一样经营着木梳厂,两年后实现了营业额50多万元。 这时,我问自己:真的能作为一个山区残疾人成功吗?每年有几万元的纯利润,是满足现状还是扩大规模经营?还冒不冒险?我在深深思索……2005年5月,经过认真思考后,我决定将作坊申办为公司,注册了“重庆市龙凤工艺品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工艺木梳、木雕工艺品、古典雕花家具、文教体育用品等生产、销售。公司确立了以“团结、诚信、传承、创新”的理念经营。 我现在的公司占地42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注册资本1500万元,现有总资产4180万元。公司现有职工68人,本科专业设计师5名,党员5名,木雕中级职称28名,安置残疾人21名,建卡贫困户28名。公司成立了党支部、工会,设有“创意设计室”“研发科”“大师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2017年已进入重庆市规模以上企业,取得国家专利80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2020的销售额达3008万元。 公司先后获得市级、国家级多项荣誉、金银奖等,如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重庆市知识产权试点单位,重庆市特色文化新产品、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重庆市著名商标,重庆市名牌产品、重庆市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重庆市工艺美术行业先进单位,重庆市民营文化小巨人,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示范企业,市级非遗传承基地”,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全国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获十二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金奖等。 公司在人才培训方面采取集中办班和单独教学等形式开展木雕工艺培训,先后有435名学员参加培训,这些学员中残疾人多达375余人,对参训的残疾人,公司都给予基本工资、免费食宿、报销往返车费等补助。对于部分行走不便的残疾人,学习期间直接住在了我家里,这时,我不再是老总、师傅和老板,而是众多残疾人学徒的“保姆”,是他们的指明灯和引路人。这些残疾人学到一技之长后,有的留在公司工作,有的被推荐到外面的工艺加工厂上班,还有的自己创业,通过自身的努力,这些家庭都已经摆脱贫困,做到了体面劳动、快乐工作,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捍卫了自身人格尊严。 我始终不忘自己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的责任,撰写多篇关于激励残疾人、保障残疾人就业方面的提案,积极地为残疾人发声。公司近三年来,为贫困残疾人、空巢老人、贫困大学生、大病救助、乡村公路建设,抗击新冠病毒等爱心捐资捐物共计50多万元。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