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1-06-18
2021-06-18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延安火炬耀中华

作者: ■林宏伟罗定阳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397

    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经万里长征到达陕北,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从此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1937年1月,中共中央领导机关迁驻延安。此后,延安成为指引中国革命方向,照耀中华民族前程的红星。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根据同国民党谈判达成的协议,按照团结抗日的原则,原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政府正式改称陕甘宁边区政府,首府延安,林伯渠任主席。在党的领导下,边区军民艰苦奋斗,把边区建设成为一个政治上进步,经济上发展的全国模范抗日根据地。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边区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是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的战略总后方,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战略地位。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对抗日战争具有重大影响的洛川会议、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研究制定了抗日战争的总路线、总战略以及各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中央军委制定了无数的作战指示和命令。
    抗战期间,陕甘宁边区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中,使党中央有条件集中研究中国革命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指导中国革命。毛泽东集全党智慧撰写的《论持久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和《论联合政府》等一系列重要著作,成为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思想武器。陕甘宁边区和延安因此被誉为“抗日的灯塔”和“革命的圣地”。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延安是中国共产党的生聚之地。对于中国人来说,提到延安,总会感到分外亲切。这不仅因为延安在革命时期是党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还因为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奇迹般壮大,由此走向全国、走向辉煌。沈嘉蔚的油画《红星照耀中国》、蔡亮的油画《延安火炬》和吴山明的国画《延安五老》,从不同的视角记录下这一历史奇迹。
    (本文根据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画典》一书选编)
    【图1】画家吴山明2001年创作的国画《延安五老》,自左向右将“延安五老”谢觉哉、吴玉章、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置于一片杂草萧疏的山野中,让“五老”顶天立地的气概与背后空旷的山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画作将人物与背后毛泽东的题词“实事求是”联系在一起,集中表现了“五老”的鲜明作风。画面以灰淡色调为主,使得整幅作品充满历史感和沧桑感。
    【图2】蔡亮的《延安火炬》创作于1959年,作品极好地代表了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油画创作水平。画面描绘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延安人民高举火把,敲锣打鼓,连夜庆祝的场面;无数的火炬象征着抗日烽火,打鼓、唢呐奏响的是人民的喜悦,巍巍宝塔山是延安精神的象征。画面背景的深色处理与前景的红色色块处理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火炬的明亮和人们的喜悦,同时也增强了光感和喜庆气氛。
    【图3】沈嘉蔚1987年创作的作品《红星照耀中国》,以全景模式再现了延安时期中国革命领袖的风采。画家用现实主义的笔法真实还原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面貌和气质——斗志昂扬、坚忍不拔。画中人物性格鲜明,人物组合横向展开,给人一种直面历史的真实感和震撼力。画面全部统一在棕褐色调中,在深沉厚重的基调中展开历史一幕。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