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06-17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网络信息化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
作者:
■何翠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422 |
|
|
|
|
|
|
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今天正在经历信息革命,迎来了信息化建设与网络强国的新命题。 对“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的网络信息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历史机遇,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决不能同这样的历史机遇失之交臂。”抓住信息技术革命的历史机遇,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网络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以及促进社会经济数字化转型、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等,无疑是信息化建设与网络强国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在互联网这个“人类生活新空间”内,如何加强建设与治理,推动中国从互联网大国迈向互联网强国,值得深入探讨并付诸实践。 任何技术的进步与变革,终极目标都应是增进人类的福祉。当前网络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的经济社会转型同样遵循这一普遍原则,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即网信事业发展必须适应人民的期待和需求,营造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良好环境,使人民始终与时代同步。 “科技是关键,信息是灵魂”,改革开放之初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就提出了这一观点。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说到底还在于社会对于信息资源的价值认识,在于社会获取加工信息以提高效率的巨大需求。比如,在大数据、云计算、AI等技术的推动下,数字化转型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带来诸多便捷,大大提升了社会治理效率。 再如数字政府建设,目前加强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推动政务信息化共建共用、提高数字化政务服务效能已成为三大发力点,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务服务,既提高了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又促进了政务透明与营商环境建设。“构建一体化智慧决策指挥中枢,让城市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其本质还是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际网络空间治理应该坚持多边参与、多方参与,发挥政府、国际组织、互联网企业、技术社群、民间机构、公民个人等各种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各网络参与者的主体性,保障网络参与者的合法、平等权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可谓网络社会与数字经济发展之根基,更是网络繁荣的基础与保障。 网络空间打破实体分层架构,形成网状人群。网状人群彼此互动、对等、共享,充分体现了网络参与者的主体性。有专家提出,网络空间可以更好释放每一个人的创造力,通过数字化转型构建新型数字化生产关系,带来智慧人口红利。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意味着生产力的变革,而且意味着生产关系的变革。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宽带中国、“互联网+”、国家大数据战略等,既推动了信息产业的发展,也加快了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一大批互联网企业发展壮大。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垄断与竞争、数据要素与隐私安全、创新与规则、发展与共享等一系列网络空间的治理难题。 加强网络治理,不仅意味着依法治网,而且意味着充分遵循网络信息技术的特点,即对等、共享等带来的红利,充分尊重并保障每一个网络链接地址在网络中的合法与平等权益,发挥网络参与者的主体性,打造合法、开放、创新、理性、包容的网络空间。 面对“人类生活新空间”,相信我国不仅能在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上加快发力,更能在网络信息化建设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贡献出中国方案,加快迈向网络强国。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