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1-06-15
2021-06-15 第05版:五版 【字体】大 |默认 |

广西罗城特色产业拓出仫佬山乡光彩路

作者: ■本报记者李运涛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780
   
    “2016年以来,罗城全县累计有8.83万贫困人口脱贫、82个贫困村出列,贫困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清零。”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政协副主席、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县委书记蓝启章对前往采访的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说道,“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包括县内、县外支持罗城经济发展的诸多民营企业弘扬光彩精神,用心用情不懈奋斗的结果,也是全国脱贫攻坚伟大成就的一个缩影。”
    瞄靶心聚人心斩穷根
    广西罗城是“一代廉吏”于成龙初仕之地,位于广西西北部,有仫佬、壮、汉、苗、瑶、侗等12个民族,其中仫佬族人口13.6万,占全县总人口的34.9%,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28%的罗城,是中国野生毛葡萄之乡、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素有山头尖、筷头尖、笔头尖“三尖罗城”的美誉。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的制约,罗城曾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滇黔桂石漠化片区县和广西深度贫困县。经过精准识别,2015年底,全县共有8.83万贫困人口、82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为28.47%。”蓝启章说,为了早日甩掉穷困县帽子,让仫佬山乡人民过上好日子,2016年以来,罗城县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和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提出“133”工作新思路,即:瞄准脱贫摘帽这“一个靶心”,打好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现代特色农业、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三大战役”,写好仫佬族特色文化旅游、特色酒业发展、饮用山泉水品牌“三篇文章”。同时,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举全县之力,凝心聚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奋力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要想富,先修路。近几年来,罗城总投资近100亿元,建设25条等级公路,总里程达380多公里,创历史最大规模,全县高等级公路里程是“十二五”末的6倍。在河池率先实施屯级公路建设大会战,改扩建村级道路114条298公里,建成屯级硬化路(产业路)1771条2055公里,实现全县10户以上自然屯全部通硬化路,有效解决群众出行和农业生产行路难题。
    挪穷窝,换穷业。“十三五”期间,罗城建成仫佬家园、凤凰寨和老乡家园及宝坛乡新农贸市场等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25户12368人。同时,用心用情用力写好“后半篇文章”,确保搬迁群众能够实现“搬得出、住得下、能发展、可致富”目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2020年,罗城“仫佬家园”安置区荣获全国“‘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荣誉称号。
    补短板,强弱项。近年来,罗城集全县之力打好打赢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四大战役”,着力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弱项。新建(迁建)初中2所,新建小学2所,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61所,全县162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优于国家评估认定标准。所有贫困群众享受医疗保障“198”政策,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乡村医生配备率、贫困人口参保率、家庭医生签约率均达100%。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任务,全县饮水安全达标率100%……由贫穷走向幸福的仫佬山乡处处绽放民族团结之花,2020年罗城获评“广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在罗城脱贫致富征途中,不断涌现民营企业光彩公益的身影。2012年开始,劲牌公司持续在罗城高中开设“劲牌天龙泉阳光班”,每年出资60万元为特优特困学生提供资助。2015年至2017年劲牌公司捐赠1亿元成立劲牌天龙泉酒业专项扶贫基金,支持河池市、罗城县脱贫攻坚工作。2018年,广西天龙泉酒业有限公司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签订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托管6000万元,每年支付600万元扶贫发展资金分红给贫困户,促进贫困农户收入稳定提高。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捐赠136万元、万科集团捐赠450万元支持罗城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抓特色促产业振乡村
    “抓特色、促产业,重协作、聚力量。在罗城由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共同致富的道路上,坚持抓好特色产业,调动和凝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民营企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蓝启章说。
    罗城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通过示范引领、主体培育、消费扶贫、政策保障等措施,推进扶贫产业发展。目前,全县扶贫产业面积从2016年的220万亩发展到目前的280万亩,产业覆盖率从85.32%提高到99.38%,全县66%的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以示范引领发展,先后投入8.4亿元全力创建了192个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园、点),涵盖油茶、中草药、“三特”水果、食用菌、桑蚕、双高糖料蔗、富硒米、黑土猪、肉牛等20多个品种,其中被认定为广西三星级示范区的有3个。罗城百万头生猪养殖、万头奶牛、万亩富硒稻、万亩油茶、万亩糖料蔗、万亩“三特”水果等“六个一万”集中连片种养示范区成为罗城扶贫产业新“名片”,实现了大产业“顶天立地”、小产业“铺天盖地”的目标。以龙头带动发展,推广“贷牛代养”“贷牛还牛”“联建联养”等新模式,肉牛产业提质升级,全县养殖20头以上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到132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仅成就了当地众多的小微企业,还吸引了不少国内知名民企前来投资兴业。中国500强企业——新希望集团生态种养循环养殖项目,总投资20.5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年出栏生猪50万头;广隆牧业公司总投资15亿元的万头奶牛生态牧场项目,有效推动全县扶贫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广西大益酒业公司投资3100万元毛葡萄饮料深加工及冻库项目等落户罗城。
    正如当地群众山歌所唱——“仫佬儿女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在这场历时5年的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中,罗城广大干部群众和民营企业家们用心用情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人民群众生活得到彻底改善,仫佬山乡的幸福之路越走越宽。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蓝启章表示,下一步,罗城将以整县整族脱贫摘帽为新的起点,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和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开拓进取、赶超跨越,以新的高度、新的思路、新的内容,持续写好“三篇文章”,即仫佬族特色文化旅游文章、特色酒业发展文章、饮用山泉水品牌文章;全力打造“一区两城三基地”,即少数民族乡村振兴示范区,仫佬文化旅游名城、现代化卫星城,“中国好水”生产基地、“广西名酒”生产基地、“西南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努力建设山水更加秀丽、人文更加丰富、生活更加幸福的仫佬山乡,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