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1-06-10
2021-06-10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沧海横流英雄色

作者: ■林宏伟罗定阳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991

    1937年全国性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平型关、百团大战等战役,极大振奋民心。与此同时,八路军、新四军等深入敌后,创建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在华北、华中、华南开辟广阔的敌后战场,广大抗日军民在山区、丘陵、平原、湖泊水网等地区,开展人民战争,创造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歼敌方法,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为取得全面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王盛烈的国画《八女投江》、詹建俊的油画《狼牙山五壮士》和施大畏的国画《永生——1941年1月14日皖南》,就是描绘这些脍炙人口的抗日英雄的经典之作。
    1938年夏,日本关东军纠集日伪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四、第五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南五常地区远征,途中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10月下旬,抗联第五军第一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一千多日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
    在生死关头,第五军妇女团指导员冷云果断地组织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八名抗联女战士,毅然放弃渡河,分成三个战斗小组,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伪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以为中了埋伏,抽出一部分兵力还击,抗联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由于力量悬殊,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八位战士,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拒绝投降,宁死不屈。她们毁掉枪支,高唱《国际歌》,毅然投入乌斯浑河,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八女投江的壮举,表现了中华民族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
    1941年1月6日,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的皖南部队9000余人,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军队7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部队英勇奋战七昼夜,除约2000余人突出重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或被俘。军长叶挺在与国民党谈判时被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在突围中被叛徒杀害。8月17日,蒋介石反诬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它是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最高峰。
    1941年9月,日本侵略军对河北省西部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围剿”。25日,日伪军3500多人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分几路向转战在狼牙山地区的晋察冀军区红一团进行围攻,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某部第七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六班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人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他们利用有利地形,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
    按照上级规定的时间,同敌人战斗了一天的五位战士,已经胜利完成了牵制和掩护任务。9月26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五位战士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和胡福才坠落崖底,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跳崖后被半山腰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带伤归队。五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本文根据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画典》一书选编)
    (图1)詹建俊1969年创作的油画《狼牙山五壮士》抓取烈士跳崖之前横眉冷对日伪军的场面。五位壮士呈金字塔式构图,具有纪念碑般的效果,坚实而不可撼动;五个人动作神态各异,或回头怒视,或大义凛然,有的战士紧握双拳,表现出依然想消灭敌寇的愿望。作品中人物描绘惟妙惟肖,具有较强的体积感,整体色调偏冷,演奏出为中华民族献身的壮丽篇章。
    (图2)施大畏2009年创作的国画《永生——1941年1月14日皖南》,采用超现实的象征手法表现皖南事变这一重大事件。画面中的新四军战士如山崖般具有不可撼动的力量,同时画面中血淋淋的刺刀、表情痛苦的新四军战士,暗示了在皖南事变中国民党残忍的手段所做出的令“亲者痛、仇者快”的行为,两侧飞起的象征和平与希望的白鸽更突出血淋淋的事实。作者没有过多情节的描绘,纪念碑性的艺术效果颂扬了新四军在这场事件中为了抗日而做出的隐忍和努力,不禁让观者动容。
    (图3)王盛烈1957年创作的国画《八女投江》,突破了国画旧传统的束缚,开拓了用中国画表现历史题材的先河。这幅画在选材、技法上都有特殊意义。画作采取横轴式构图,左侧滚滚江水和右侧仍在顽强抵抗的女战士一张一弛,队伍前面的战士已经半身没于江水之中,悲壮感人。整件作品很好地处理了事件中的情节表现,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力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