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1-06-04
2021-06-04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生死攸关大转折

作者: ■林宏伟罗定阳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237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遵义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决定仍由中革军委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周恩来为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2月5日,在川滇黔交界的一个鸡鸣三省的村子,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中央总的责任,以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3月中旬,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周恩来为团长,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是在紧急的战争形势下召开的,集中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的航船终于有了一位能驾驭其进程的舵手!这些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取得的,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沈尧伊的油画《遵义会议》和彭彬的油画《遵义会议》,以及刘向平的国画《一九三五年遵义》,是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描绘遵义会议这一伟大历史转折的优秀艺术作品。
    (本文根据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画典》一书选编)
    沈尧伊的油画《遵义会议》创作于1996年,历时两年半,曾四易其稿。作品选取了遵义会议开幕前的场景,描绘了会议的二十位参加者,人物形象神态各异,深刻地展示了这场关系到党和中国革命命运的严肃斗争。画面选用了灰暗的色调,表现了当时政治气氛和革命形势的严峻。画家紧紧把握住特定历史时间和情景,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完美地统一起来,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彭彬在1977年创作的油画《遵义会议》选取会议闭幕后,以毛泽东为首的领导人步出会场,与等候在门外的战士与群众相见时的情景。作者创造性地将原本较为狭窄的走廊拓宽,将毛泽东刻意安排在领导人的最前面,居于整幅画面构图的中心,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朱德、刘少奇等人紧随其后。左侧的一组战士颇具戏剧化的造型,表达了红军战士对毛泽东的信赖和拥护。画面的主要光线从毛泽东旁边的拱形空间照射到走廊之内,也照亮了在场几乎所有的人物形象,暗喻了毛泽东的光辉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途。
    刘向平1983年创作的国画《一九三五年遵义》,则选取了遵义会议会场的一个瞬间,画家有意安排警卫员和工作人员“在场”,作为指战员和革命群众的代表符号,是会场场景的纪实性描写。从顺序、间距、姿态和站位来看,毛泽东自然居于遵义会议画面第一要位,周恩来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也特别得到强调。此外,画家在造型中采用工笔造型法,但又不呆板,而充满生气和活力,并对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都有深刻的表现。这幅作品体现了“文革”结束后艺术创作的新思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