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05-31 第06版:六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将“优化营商环境”走深走实 |
咸宁市工商联创新推行民企季度座谈会 |
|
作者:
■本报记者吴浩通讯员段晓霞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695 |
|
|
|
|
|
|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只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才能真正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近年来,湖北省咸宁市工商联将“优化营商环境”走深走实,创新推行季度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制度,在助力营商环境优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强化问题导向 抓重点攻难点 咸宁市工商联充分发挥联络优势、主动靠前,实行周入企制度。咸宁市工商联牵头,咸宁市经信局参与,组成若干调研小组,下沉到全市各地民营企业、商协会走访调研,认真了解政策落实、政务服务、要素服务、法治服务等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方面现场协调帮助解决,另一方面将有关重点突出问题全面收集整理;充分发挥民营经济投诉服务平台作用,对平台反馈的问题进行回访清理,对平台上没有解决的突出问题进行清理,形成清单,提交座谈会。 对于座谈会上提出的问题,咸宁市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各部门协同作战,创新服务,形成较大合力。为企业发展扫清“拦路虎”,有力促进了咸宁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化政企沟通 面对面诊难题 每季度,咸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与民营企业“面对面”沟通交流。企业家只讲问题和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对问题一一回应,现场进行政策解读、提出解决方案和时限。通过现场“问诊”,精准对接、定向服务,政策规定能立即解决的要求立即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想办法、限定时限。 民营企业季度座谈会制度积极创新了政商交往、联系沟通方式,建立了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与企业经常联系、随时沟通的畅通渠道,更加有利于加强政商联络、增进互动交流和亲清政商关系的构建,真正实现政企同心、共谋发展。 强化督查督办 有回应有着落 座谈会结束后,将建立民营企业反映问题解决落实督查工作机制,抓细抓实会上反映问题解决落实。一是实施特约督查联络员制度,从咸宁市委办、市政府办、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市经信局等部门选派特约督查联络员,对照问题清单,督查各地有关单位解决落实民营企业反映的问题;二是实施“好差评”制度,组织牵头单位对责任单位、企业对牵头单位解决落实民营企业反映问题情况进行“好差评”,督促特约督查联络员、确保责任人切实履行好督查、协调及组织评价工作职责;三是开展“回头看”,咸宁市各有关单位对各自负责的民营企业季度座谈会责任分解问题的解决落实情况开展回访,市直有关单位组织专班对民营企业反映问题的解决落实情况按照10%的比例进行抽查督办,真正做到民营企业反映的问题件件有人管,事事有落实。 强化市场主体 提信心增活力 “实现季度座谈会这一举措,让我们民营企业家更了解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保持发展定力;也表明了咸宁市委、市政府重视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鲜明态度和对民营企业家的充分尊重,提振了企业家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参会的企业家纷纷表示,座谈会通过会前收集问题、会上交办问题、会后解决问题三个环节,全面落实纾困惠企政策,打通企业发展的“堵点”“痛点”,让企业专心致志练好内功,心无旁骛抓生产、抓经营,极大地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 “季度座谈会制度非常接地气、贴民心,是政府为我们民营企业量身定做的利好制度,通过这项制度的实施,一直以来困扰我们企业发展的问题和难题都在这里得到了很好地解决”,在第二季度民营企业座谈会回访时,咸宁市印刷协会会长、开元印刷总经理丁祥其说道。“通过民营企业座谈会的召开,我们更加坚定了在咸宁投资的信心”,咸宁福建商会副会长陈施文说道。 截至目前,咸宁市已经召开4次民营企业座谈会,全市113家民营企业、14家商协会在民营企业季度座谈会上共反映问题215个,已得到解决落实的问题157个,占比73%(其中政策落实类23个、融资贷款类26个、配套设施类12个、政务服务类38个、招聘用工类12个、产品销售类5个、司法诉讼类4个、原材料供应类4个、其他类33个);持续推进中问题49个,占比23%;无法解决、做好解释问题9个,占比4%。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