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05-24 第07版:七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走群众路线 建强商协会 |
山东武城县打造“以商兴会、以会聚商”新模式 |
|
作者:
■本报记者傅春荣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701 |
|
|
|
|
|
|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中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伟大征程,更加需要汇民意、集众智、增共识、聚合力。怎样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让他们承担起更多的历史使命,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是对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在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实践中,始终坚持把企业作为经济领域的“群众”,站稳群众立场、用好群众方法,充分发挥“武商大军”覆盖全国优势,加强异地武城商会、行业协会建设,同心协力、抱团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商兴会、以会聚商”的民营经济发展新模式,涌现出了“共享工厂”等一批全国典型,推动武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了更大步伐。 聚合资源 搭建协作大平台 武城县民营经济起步较早,随着近年来的蓬勃发展,目前该县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达3.6万家,培植起暖通空调、新材料(玻璃钢)、汽车零部件等特色产业,3万多“武商大军”遍布全国,且在外武商从事的行业大多与家乡产业有关,产业关联度高。 结合武城小微企业多、在外武商多、产业关联紧“两多一紧”的产业形态实际,武城县树牢群众观点,站稳企业立场,把加强商会协会建设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具体动作,充分挖掘武商资源,全力搭建武商体系,以异地商会组织在外武商,以行业协会组织小微企业,推动商会协会资源共享、互动融合、协同发展,切实将武商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在外,建商会、促共赢。为架起在外武商沟通交流、互助合作的桥梁,畅通在外武商政企互动、回乡创业的渠道,自2014年起,在北京、天津、山西等17个地区成立了异地武城商会,其中省级商会14个,商会会员总数突破3000家,构建起覆盖全国300多个大中型城市的“武商商会体系”,有力推动了以武商联外商、以合作促共赢。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通过异地商会介绍新上项目23个,由在外武商介绍引进过亿元项目7个,在外武商返乡办企业22家。 在内,建协会,聚合力。依托特色产业优势,发起成立暖通空调、玻璃钢、辣椒3个省级驻武行业协会,构建起全省产业优质资源整合平台,切实推动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凝聚行业力量,在优化市场秩序、促进良性竞争、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商会+协会”建设的大力推进,既强化了行业自律,又提升了资源整合能力,通过内引、外联、合作、共享,集聚了人才、技术、资本等各类要素资源,形成了产业互补、行业互联、企业互通、协会互助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党建引领 激发活力助发展 武城县始终把环境作为区域发展的第一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认真践行经济领域的群众路线,站在商会协会的立场上,当好暖心的“店小二”和贴心的“自家人”,充分激发商会协会活力和凝聚力,为商会协会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首先,吹响党建“集结号”,凝聚发展“正能量”。坚持商会组织建到哪里、党建工作就推进到哪里,一方面,成立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委员会,负责异地商会的党建工作。另一方面,创新“党支部+商会(协会)”模式,引导商会协会关心和支持党建工作,组织建立党支部或采取联合方式成立党支部,推进党建工作与具体工作相结合、相提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做到以党建把方向、管大局、促发展。 其次,打好政策“组合拳”,按下提质“快进键”。武城县工商联出台《武城县商会工作规范》《武城县商会财务管理制度》等制度,完善商会协会内部管理。每年由县财政给予为家乡作出突出贡献的异地商会、3个驻武省级协会扶持资金5万元,用“真金白银”支持商会协会高质量发展;探索“银行+商会+企业”模式,与人民银行武城县支行签订《金融支持武城县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发挥商会桥梁作用,促进银企对接合作,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采取向3个驻武省级行业协会选派干部、建立职能部门星期三进驻协会工作日制度等措施,靠前服务,排忧解难,为协会当好参谋、出好主意、搞好服务。 第三,畅通交流“主渠道”,奏响亲商“主旋律”。倡树尊重、爱护商会协会的社会风气,常态化落实商会协会代表列席党委政府有关会议以及召开行业协会会长、异地武城商会会长座谈会等政商沟通制度;建立县工商联、县检察院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协作机制,开通公益诉讼信息平台,聘请有影响力的商会、行业协会会长为特约检察员,反映问题渠道更畅通、获取法律服务更便捷,有效帮助企业通过法律手段挽回和减少经济损失。截至目前,共为企业挽回损失5000余万元。经验做法在山东省首届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法治研讨会上作为典型推广。 同心联动 发挥优势促共赢 为把更多武商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武城县坚持政企互动、上下推动、内外联动,构建起信息、产品、技术、人脉互通共享的“商会+协会+企业”网络联动体系,实现了各类资源的精准对接。 信息共享,靶向发力觅先机。坚持内外互动,健全完善各类信息平台,定期向各地商会通报新出台的政策文件、行业新技术、新产品等信息,通过商会会员了解其所在地行业、企业及单位的发展思路、投资意向、产业转移动态等,有力助推了外地信息带回家乡、武城名片推向全国。2019年,北京、天津、山西等多家商会联合成立武商汇众集采服务平台,以服务商会会员企业、家乡企业为宗旨,构建起“商会-平台-企业”联动体系,让企业在项目建设、投融资、市场销售等方面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既避免了同质化恶性竞争,确保整体利益最大化,又实现了内外联动、互利共赢。 交流合作,扩大影响开新局。每年组织开展“武商大会”系列活动,分批次、多形式搞好搞活产品采购对接、项目推介、技术推广、观摩交流、合作恳谈等各项活动,吸引更多在外武商和优质企业到武城采购产品、投资兴业,为家乡发展作出新的贡献。2019年,武城县60余家暖通空调企业参加青岛武城商会主办的中国青岛(国际)制冷、暖通空调、通风及高新技术展览会,与国内外客户签订订单10余亿元,标志着武城暖通空调企业实现了由看展到参展、由参展到办展的历史性突破,使武城“小产业”融入了行业“大舞台”。 热心公益,彰显大爱系桑梓。山东省暖通空调产业协会、山东省玻璃钢协会与省定贫困村郝王庄镇西李古寺签订长期购买农产品协议,各商会更是对因病返贫贫困户、贫困大学生等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持续关注并无私资助,通过多种渠道累计捐资捐物35余万元。2020年“慈心一日捐”活动中,山西、北京、天津等多家武城商会、多位爱心武商踊跃参加,现场捐款20.8万元,以实际行动彰显了武商的大爱情怀和责任担当。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