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05-20 第06版:六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通过“江苏企业+贵州资源”“江苏市场+贵州产品”“江苏总部+贵州基地”“江苏研发+贵州制造”等模式 |
“苏商入黔”深化东西部产业协作 |
|
作者:
■陈兴云本报记者王松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528 |
|
|
|
|
|
|
苏商入黔、好事连连,苏商入黔、璧合珠联。 日前,贵阳在阳光明媚、徐徐微风中,迎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帮之一——600余人规模的苏商代表。 苏商此行是参加贵州“强省会”行动推介暨“苏商入黔”集中签约活动,这是苏商最大规模的一次走出去活动。当天举行的签约活动上,苏商代表与贵阳市、贵安新区共签约项目超过70个、签约金额超过880亿元。此外,贵阳市、贵安新区还与江苏15家园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江苏,江河湖海交汇,汉韵楚风交融。诞生在这片土地的一代代苏商,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精神特质与商业文化,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厚德、崇文、实业、创新”的苏商精神。苏商悠久的历史和雄厚的实力,铸就了一个有立场、有思想、有情怀、有坚守、有匠心的优秀企业家群体。 贵州和江苏虽相距1000多公里,但两地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经贸人缘、帮扶情缘。特别是2013年中央明确苏黔结对以来,紧密联系,两省协作成果越来越丰硕、合作越来越密切、感情越来越深厚,共同书写了从扶贫协作到深度合作的崭新篇章。 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支持贵阳贵安实施“强省会”行动,推动贵阳做大、省会做强,引领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优良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种类、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产业要素的聚集等,使得贵阳贵安投资优势明显。此次“苏商入黔”,既是良好合作势头的延续深化,更是携手共创未来的崭新起点,这绝不是简单的产业转移,也不是单向的要素流动,而是共同谋求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是东西部产业协作的积极探索,是企业拓展空间、提升竞争力的重大机遇,是符合多方利益的共赢之举。 “未来十年、二十年,贵阳贵安需要有自己的特色,需要有高质量发展的后劲,所以我们看好这里未来发展的空间和城市赋予的优势。”江苏省总商会副会长、无锡航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奇表示,不仅是政策吸引企业到贵阳贵安进行投资和合作,还有产业氛围、产业生态环境等。 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谌贻琴希望,广大苏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了解贵州、投资贵州、融入贵州,围绕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等重点领域,通过“江苏企业+贵州资源”“江苏市场+贵州产品”“江苏总部+贵州基地”“江苏研发+贵州制造”等模式,不断深化拓展务实合作,共享新时代贵州高质量发展红利。贵州以最优质的“贵人服务”让广大苏商在贵州办事一路绿灯、事业一路红火。 “苏商入黔、好事连连,苏商入黔、璧合珠联。”贵州省委副书记蓝绍敏希望苏商企业和贵阳市、贵安新区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携手推动两地市场化合作、推动项目落地生根、推动产业互动发展、推动园区深化协作、推动合作纵深拓展,把“苏商入黔”成果巩固好、发展好,走出一条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市场化合作之路。 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贵安新区党工委书记赵德明说,站在“强省会”的新起点上,贵阳贵安迎来发展新机遇,期待与大家携手打造工业经济新高地、探索园区经济新路子、拥抱数字经济新蓝海、拓展消费经济新空间,在“强省会”进程中绘就“筑”梦“黔”行的同心圆。 在江苏挂职贵州干部、贵州贵安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胡明看来,除了贵州各级部门对苏商的高度重视外,还得益于市场、生产要素成本、“强省会”政策、营商环境、梯度产业转移五大驱动力的牵引,才实现了这一大规模的“苏商西南飞”。 过去5年,苏商在贵阳贵安投资超过300亿元,涵盖众多领域,特别是随着苏贵产业园、恒力(贵阳)产业园等落地建设,使得两地经贸合作更加紧密,无数江苏企业在建设贵阳贵安中得到发展壮大,贵阳贵安也在江苏企业积极参与下实现了更高质量发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