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05-18 第08版:八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无声”传喜语的“喜鹊”面包店 |
|
|
|
|
|
|
【本报武汉讯】尽管被口罩遮住半张脸,将装有菠萝包和黄油曲奇的纸袋递给顾客后,“喜鹊”面包店收银员万小卉眼睛眯成月牙状,并竖起右手拇指,向下微微弯曲两次。 在手语中,这个动作表示“谢谢”。过去4年,在湖北省武汉市这家雇用听障人士的“无声”面包店里,这个动作已经被店员与顾客重复了无数次。 34岁的武汉人谭婷是这家面包店的店主。2017年,在一次公益烘焙教学活动中,谭婷接触到不少残障人士。被他们积极而专注的态度打动,谭婷萌生了开一家为残障人士提供就业岗位的面包店的想法。 2017年底,“喜鹊”诞生,目前累计为8名听障人士提供就业岗位。“喜鹊品性坚韧,还有‘报喜’、传递快乐的寓意。”谭婷说,“我们也是平凡的人,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传递美好。” 随着生意日渐兴隆,“喜鹊”搬到了更大的铺面。工作之余,“喜鹊”的店员们经常去周边社区、养老院和小学开展公益烘焙活动,辅导大家制作饼干和面包。 “这些听障员工无法用声音认识这个世界,却一直在用微笑拥抱这个世界。”谭婷说,“我们平均每个月组织5场公益活动,用自己擅长的烘焙服务为他人带去快乐。” “新的就业形式和渠道让残障人士能自食其力,实现人生价值。在服务行业工作,能让社会公众了解到他们的工作技能与才干,这有利于他们摆脱‘需要被照顾’等消极刻板印象。”武汉大学人权研究院执行院长、湖北省残疾人联合会兼职副理事长张万洪说。 几年间,有的残障员工离开“喜鹊”,尝试自主创业。“我希望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我会尽我所能给予他们支持和指导,希望在这里学到的技能,可以让他们活得更好。”谭婷说。 (乐文婉贾金明姚雨璘黎昌政)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