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04-29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打造高品质城市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
|
作者:
■陈立洋徐光瑞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685 |
|
|
|
|
|
|
我国正在加速进入产业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高品质城市是高质量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如何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是摆在所有产业地产从业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篇章中的重要议题。 IOD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为更好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让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动力,加速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我们一直在从企业角度思考如何助力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创新能力提升。我们系统研究了城市发展的历史演变,从中探求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动力机制,并结合多年从事产城运营的一线实践经验,提出并构建了科技城市发展模式(Innovation Oriented Development,简称IOD模式)。整体来看,IOD模式是以创新为主动力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是解决城市群和都市圈产业、人才、资本、技术和城市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 具体来看,IOD模式是一种国际协同创新引领的科技城市开发模式,是在中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引下,以发展现代科技服务业为先导,打造全球高端协同创新平台,深度融入开放性创新全球网络,持续驱动科技场景迭代应用,系统构建创新型产业生态圈,营造科技创新人才专属宜居宜业环境,实现“引才、引智、引资”,推动科技与城市的智慧融合,造福居民美好生活,实现国际协同创新、区域产业引领和城市迭代升级的一种新型城市综合开发和持续运营模式。 从IOD模式与科技城市的关系来看,我们认为,IOD模式是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科技城市是IOD模式的落地形态。从某种意义上讲,只要是一定区域内涵盖产、城、人、文一体化发展的形态,且创新在区域发展中起到绝对主导地位,都可以认为是IOD模式下的科技城市形态。根据这一基本理念,小到产业园区、特色小镇,大到开发区,甚至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符合行政区划的城市,都可以成为潜在的科技城市范畴。科技城市也并非只谈科技,而是在注重区域交通、产业基础、公共服务、人文历史等要素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创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这个创新也并非仅仅只技术创新,还包括了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文化创新。 作为一种更高级别的城市形态,科技城市具备强烈的时代特征。从技术创新角度看,科技城市通常拥有一流的大学或科研机构,具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强大的创新能力与显著的产业优势。创新对科技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科技发展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对科技城市周边的广大区域也会产生辐射影响。结合国内外的典型案例和城市发展的趋势来看,典型的科技城市具有创新性、系统性、内生性、可持续性、集聚性和开放性等六大特征。 科技城市的构成要素与创新空间 科技城市的创新体系为城市创新提供了新的样本和可能,它将传统的线性创新模式,转变成创新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网络状的、非线性的结构模式,这对于创新活动的开展更加有利。 IOD模式下的科技城市创新系统由主体要素和环境要素组成。其中,科技创新的主体要素由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政府、金融机构以及中介机构等跟创新紧密相关的要素组成,科技创新的环境要素由宏观经济、市场、政策和基础设施等构成。在创新过程中,各要素相互支持、相互影响。 城市创新空间是科技城市聚集创新活动的场所,是以研发、创意、设计、孵化、交流等知识经济为主导,以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等为支撑的载体。城市创新空间系统的类型众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城市创新空间系统整合了科技企业、教育机构、创业者、学校、医疗等一系列资源要素,并由交通体系、能源网络、数字科技、咖啡厅等作为连接和支撑。城市创新空间系统有多种创新方向,如生命科学(纳米技术、成像技术、医疗机器人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5G、区块链等)、文化创意(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新媒体等);城市创新空间系统有多种存在形式,包括研究院、科学园、技术园、科学城、高技术集聚区等。 从创新价值链的角度,城市创新空间系统可以划分为研发创新类和经济转化类两大基本类型。研发创新类主要是指以开展基础研究为主的科学城,如德国海德堡基因研究中心、日本筑波科学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科技城等。经济转化类主要是指以发展高技术及其相关产业为主的科技园,如英国剑桥科技园、美国硅谷、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和上海张江高科技园等。两类创新空间系统并不是割裂存在,而是各有侧重、相互联系。 IOD模式的创新实践 从国际来看,为全面提升本国科技和产业核心竞争力,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探索建立了以新型创新载体为关键节点的协同创新网络和科技/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美国政府先后投资建设了14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英国政府近年来创建了11个“弹射中心”;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最高效的技术转移源泉之一;法国“卡诺研究院网络”已成为法国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欧洲最重要的应用型科研机构组织体系之一;荷兰应用科学研究组织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合同研发机构之一。 从国内来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虽然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并积累了较强的产品和技术基础,但传统的创新体系已较难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急需在三个方面实现转变:一是打造新型创新链,实现自主创新取代技术引进;二是打造新型产业链,实现全产业链创新取代单个技术产品突破;三是打造创新生态系统,实现产业跨界协同创新环境的营造取代单一企业局部创新环境的改善。 近些年,我国也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科技城市发展模式探索。例如,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提出了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在区域城市协同发展方面,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等区域的国家级发展战略;在创新空间方面,推进载体多元化发展,如经开区、高新区、自贸试验区、国别园、大学科技园、特色小镇、创新综合体等。 科技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全方位的要素支撑,IOD模式是适应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和区域发展的重要创新成果。我们认为,必须要加快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的协同创新,通过新理念、新模式构建新优势,以聚焦做足创新增量为城市打造新动能,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质,助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作者单位:鑫创科技有限公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