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04-28 第07版:七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党建引领“众创空间” |
连云港市灌南县两岸青年创业园的实践路径 |
作者:
■李伟本报记者庄道秋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451 |
|
|
|
|
|
|
109家实体创业企业,37个创客团队,200多名创业者,29位非遗文化传承人,一期工程入驻率达90%,孵化场所利用率达95%,7类主题党建活动、192期特色创业沙龙、13个乡土文化盛宴品牌…… 连云港市灌南县两岸青年创业园董事长费云健告诉记者,灌南县两岸青年创业园(以下简称“青创园”)自2017年创建以来,始终把党建工作融入园区发展是重要支撑,探索符合创新型园区区域化党建的工作机制,通过抓园区党建带动企业群、人才群,打破了原有的条块分割的党建模式,把零散的党员集聚起来,把优秀的人才吸纳进来,把企业的资源整合起来,激发了党建的活力和创造力,也赋予了园区发展更为长久的“生命力”。 组织建设核心区: 以“龙头引领”推动“集群党建”整体提质 组织联合设置,建设创业党员“新家园”。“有没有党建差别很大。”费云健说,他之前也在其他地方创业过,因为党建工作滞后,大家形不成凝聚力,创业过程中遇到各类困难,也只能自己靠自己。围绕党建更有力度、融合更有深度、服务更有温度的目标定位,青创园成立了园区集群党组织,将园内民营企业党组织统一纳入管理,构建组织联设、活动联办、资源联筹和党建工作协同化的“三联一化”党建新机制,全面建强园区组织“中枢”。 阵地一体建设,打造党群服务“综合体”。党建阵地是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有效载体,也是开展党建活动的必要条件。青创园注重从传统的“+党建”向“党建+”深刻转变,着力打造党领导下的园区服务企业、服务人才、服务群众的党群服务“综合体”,按照“联建、联管、联用”原则,以联合党群工作站为核心,设立党建指导室、谈心谈话室、党员之家、党员活动室、党员读书角等七个基本功能区,创新“党课开讲啦”实境课堂、党员继续教育实训基地、党员职工心“晴”驿站、“红色映记”摄影基地等三个特色功能区,以完善的功能提升阵地的吸引力、活跃度,打造红色精神家园。 力量集中下沉,扩大园区发展“朋友圈”。为了解决园区党建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青创园向县委申请选派既熟悉党务、又懂经济的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指导青创园内民营企业党组织党建工作开展。邀请工青妇、工商、税务、财政等10余家单位参与党建联席会议,定期会商研究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新情况、新问题。与太仓灌南高新技术产业园、农业园区等其他产业集群党组织建立发展论坛,增进产业集群间党务工作的交流,提高企业党务工作者的业务水平。 创新人才集聚区: 以“共享文化”引领“创业生态”持续升温 “教育引领”树正气。聚焦“行之有效”工作思路,在坚持“三会一课”、固定学习日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针对创业党员特点,成立“为梦扬帆”青年读书社,开设“中国好人”高翔“初心分享”、创业者王杨励志故事汇等专题栏目,定期组织党员和积极分子赴开山岛、周恩来纪念馆等教育基地实践学习,引领党员始终牢记“为民创业”的初心。 “乡土文化”接地气。青创园把支持乡土人才创业作为重要的战略契机,以海西文化为情感纽带,实施文化乡愁积聚人才战略,实现创业能人加快回流,推动乡土人才“破土而出”。连云港市首家县级方志馆落户,高标准打造灌河文化展览馆,成立“嗨喀文化”工程项目,创设“海西会客厅”“海西大讲堂”等载体,在传承厚重的灌南革命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挖掘乡土资源中的创业元素,聘请各行业知名专家学者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土专家”“田秀才”围绕食用菌、果蔬、渔牧等培训内容,“云稷福”大米、“家有书画”、“二郎”小夜灯等创业项目在省市县创业大赛中获奖。 “创业沙龙”聚人气。青创园坚持把营造创业良好“生态环境”作为创园之本,旨在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持久生命力的“灌南·创业沙龙”品牌。“创业沙龙”秉持“开放、自由、分享、共赢”的理念,坚持不结盟、不排外、不歧视、不收费的公益性质,实行市场化运营和专业化运作,创设开放型、研讨型、访谈型等模式,每周一主题、常态办活动,持续开设了205期,累计吸引创业者5200余人次,其中167名创业者成功创业,成为灌南地区最具活力和竞争力“创客空间”。 助力发展引擎区: 以“链式服务”打造“产业集成”升级板块 党员争当“先锋队”。青创园把厘清思想认识作为首要任务,一方面重抓企业业主、企业高管、中层骨干和初始创业者等“四类群体”的政治吸纳,一方面激励党员积极投身企业发展。园区实施了金领党员强责葆先、红领党员拓展提升、白领党员创业孵化、蓝领党员成才培训四大行动,为7名兼任党组织书记的企业负责人建设“经理+书记”党建工作室,组织党员骨干参与企业创新课题攻关,引导党员职工参加“我为企业献一策”“金点子”等活动,每年开展行业技能大赛,3年来发展入党积极分子36人,发展7名“四类群体”入党,推动企业骨干转化为党员骨干、全体党员争当发展先锋。 园内撑起“微网格”。园区按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结对的方式,在东西两个片区划分了12个区域网格,承担日常空间管理、设施监控巡查、常态走访企业、定期开展宣传等工作任务。在园内设置“党员示范亭”,集中开展党员“亮诺、履诺、评诺”和“党员示范岗”评选活动,组团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劳务纠纷调节,形成“平时见党员、有事找党员”的良好氛围,在园区构建和谐发展的宽松环境。 党建搭起“大舞台”。青创园注重发挥集聚效应,为企业发展搭建起资源整合和共享平台。园区集成人社、教育、民政等部门服务资源,发布就业帮扶、创业指导等23项服务清单,定期开展“进企业、进车间、解百难”活动,累计服务职工600余人次,解决实际困难112件。同时,以企业传播社会正能量为主题,以党建为抓手,通过组织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发挥创业企业理念新、渠道活等优势,常态开展村企结对联建、公益捐资助学等活动,累计联合创办扶贫项目7个,帮助80多名农村创业者实现致富,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