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04-20 第02版:二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安徽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5032家 |
|
作者:
【记者靳生合肥报道】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278 |
|
|
|
|
|
|
截至今年3月底,安徽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5032家,签约入驻477个项目,协议引资额3317.76亿元。这是记者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日前举办的一季度安徽自贸区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会上,安徽省商务厅副厅长、省自贸办常务副主任刘光就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刘光表示,在基本建设情况及初步成效方面,安徽自贸区深化改革试验田作用不断彰显,加快赋予各片区更大改革自主权,研究制订自贸区赋权特别清单。目前正在做好第一批89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事项的下放承接工作。其中,“建设洋山港一芜湖港联动接卸江海联运平台”和“长三角G60环境科技跨区域产业链集成创新机制”入选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制度创新案例,同时科技创新策源地功能加快提升。围绕“政产学研用金”全链条制度创新,依托安徽创新馆打造科技大市场。 据介绍,安徽自贸区合肥片区积极探索“五位一体”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融资服务体系,发起设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定向投资基金,引入外部投资超15亿元;芜湖片区设立“自贸人才订单班”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蚌埠片区搭建硅基、生物基产业专利数据库建立知识产权法庭,提升科技成果保护和转化水平。安徽自贸区组织开展全省“三重一创”产业发展母基金直投股权投资项目2021年(第一批)推荐入库工作,指导片区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方案,加快合肥片区国家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建设。芜湖片区“车一路一云”一体化协同与5G通讯融合,将金融服务积极嵌入蚌埠片区硅基、生物基新材料产业链发展和供应链环节。 近年来,安徽自贸区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支持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开拓“跨境电商+中欧班列”新通道。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支持自贸区内重点产业申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对引进优势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以及行业领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机构等给予重点支持,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成效显现。据悉,在安徽自贸区带动下,一季度,安徽全省实现进出口225.5亿美元、同比增长46.7%,增幅高于全国8.1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含再投资、留存收益等到资)约46亿美元、同比增长3%以上。 安徽自贸区与区域联动发展,不断深入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主动加强与全国其他自贸区联动开放、协同发展,全方位对标对表上海等自贸区政策经验,积极嵌入沪苏浙创新链、产业链,有针对性地开展“双招双引”。 目前,安徽自贸区已取得第一批10个标志性建设成果:合肥片区率先开展“长三角海关特殊货物检查作业一体化”改革试点、合肥片区量子信息产业标志性成果发布、芜湖片区首次实现内河港口区块链无纸化进口放货、合肥片区成立全国首个区域性海创中心、芜湖片区在全省首次使用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芜湖片区运行全省首个自贸试验区综合服务中心、蚌埠片区率先在省内开展“一照通”试点、合肥片区落地省内首个针对自贸试验区专设的贷款产品、芜湖片区首次实现洋山港-芜湖港联动接卸和合肥片区首批签约入驻项目提档升级。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