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1-04-19
2021-04-19 第07版:七版 【字体】大 |默认 |
擦亮“商人纠纷商会解”品牌

浙江桐乡市“三治融合”进商会

作者: ■本报记者林宏伟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601
    桐乡市工商联通过不断创新民商事矛盾调解机制,实现第一时间预防和化解,增进了新桐乡人对“第二故乡”的归属感,擦亮了“商人纠纷商会解”品牌
    
    浙江省桐乡市工商联以党建为统领,积极完善和创新商会组织矛盾调解机制,主动加强与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等单位的有效合作,强化沟通协作,推进“三治融合”进商会行动,提升商会组织调解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水平,努力彰显商会组织在调解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作用,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桐乡市是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的发源地,2013年在全国率先开展“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实践。2017年,“三治融合”被写入了党的十九大报告。
    桐乡市工商联以党建为统领,通过实现异地商会党支部和基层商会全覆盖,成立行业商(协)会党建联盟和基层商会党建联盟,确保党组织在商会调解中的领导示范作用。同时以自治为基础,健全商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商会调解员队伍建设,鼓励商会聘请法律顾问,定期举办商会人民调解专题培训,提高调解能力和专业素养,并吸引熟悉企业经营管理、有行业威望、有法律素养、公道正派、热心人民调解工作的企业家或商会会员参与调解矛盾纠纷,促进“三治融合”进商会。桐乡市现有3名商会调解员被聘为市人民调解咨询专家库专家,两名被评为市金牌调解员。
    在加强商会调解员队伍建设的同时,桐乡市工商联还以网格为单位,设立11个网格组与各镇(街道)司法所所长直接对接,确保涉商会纠纷信息的实时畅通,为化解矛盾纠纷于萌芽状态打下组织基础。如温州商会先后组建桐乡首家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两代表一委员及政协工商界别委员工作室,累计调解各种矛盾纠纷100余起,成功撤诉6起,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
    在推进“三治融合”进商会过程中,桐乡市工商联积极联合市司法局等单位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为100家规上企业、1000家小微企业法治体检,向10000家商家进行法治宣传。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双方联合成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法律公益服务团,整合24名律师、7名公证员及司法所人员等组成专业工作团队,为企业和员工提供疫情防控、经营管理、复工复产等方面的法律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公益服务团为75家中小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提供法律意见建议14条,解答法律咨询80余人次,帮助3家企业顺利复工复产。
    针对桐乡作为全国最大的羊毛衫市场,新居民多、商贸活跃的特点,桐乡市工商联通过与市法院合作,推动商会组织与法庭共建“乡音调解室”,以地缘为纽带,以乡音为桥梁,结合“法官工作室”和“驻庭人民调解员”双向派驻机制,事半功倍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如安徽商会“乡音调解室”吸纳了9名专职调解员,商会调解委员会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00多起,涉及资金1500多万元,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的矛盾纠纷80余起,涉及资金600多万元。河南商会曾有效地调解一名老乡与综合行政执法局下属机构关于“僵尸车”处理事宜。全市创建了4家商会调解样板品牌。
    此外,桐乡市工商联高度重视引导商会开展法律知识宣传及讲座、法律服务。建立定期(每季度)与不定期(根据需要)相结合走访制度,加强与各镇街道的沟通联络,及时发现矛盾萌芽、交流矛盾化解信息、跟踪矛盾化解善后,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化解、防反复。针对近年网络诈骗上升现象,桐乡市工商联联合异地商会建立反通讯网络诈骗联盟,开展预防通信网络诈骗和治安宣传咨询活动,商会参与志愿者达800余人次。“桐乡商界”微信公众号上架“云司法”小程序,提供24小时智能法律咨询、法律服务指引等服务。
    为了做好创新工作,推动创新实践,桐乡市工商联每季度牵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总结前期商会民商事矛盾化解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研判趋势动向,推广各商会新经验,积极为政府排忧,主动为群众解难,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