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04-13 第08版:八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格局 |
“心”能量护航搬迁子女阳光成长 |
|
作者:
■何晓燕周燕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448 |
|
|
|
|
|
|
“以前听到‘妈妈’两个字,眼里满是恨意。现在不仅会主动提起妈妈,还把妈妈写进了作文里。”当了20多年的班主任,杨国燕没有想到心理健康教育课能有如此大的“魔力”,不仅在短时间里彻底治愈了学生的“心病”,还将班上“一山不能容二虎”的两名优秀班干变成了相互欣赏的左膀右臂。 杨国燕所在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第四小学是一所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配套学校,该校70%的学生是易地移民搬迁户和生态移民搬迁户子女。如何解决移民子女面临的环境适应、学业适应和人际关系适应等问题?学校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资源优势,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着力点,从“心”开始育新人,全校2200名学生开启了阳光成长的新征程。 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岑巩县第四小学五年级(5)班的班长谢嘉馨和副班长杨盼月都是易地移民搬迁户子女,两人不仅成绩优异,还特长突出,热爱班级。然而两人都心高气傲,谁也不服谁。 “三把椅子,两个坐人,一个空置,让这两个学生分别一人分担两个角色,学会换位思考。”班主任杨国燕不仅是语文老师,也是一名持有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合格证的兼职心理教师,利用从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中学来的“空椅子”疗法,谢嘉馨与杨盼月冰释前嫌,成为了相互欣赏的“好搭档”。 “现在我与同学们的相处更融洽了,性格也变得更开朗了。”适应了新环境,谢嘉馨开心不已。 同时,杨国燕的个性化心理辅导,也让父母常年在外务工、自小缺少亲情关爱的谢嘉馨,排出了“心理垃圾”,改变了对父母的看法。“我学会了换位思考,理解了爸妈的难处,放下了心理包袱。”现在的谢嘉馨正全神贯注的投入学习,学习成绩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目前,学校有资质心理辅导专职教师1人,有兼职心理教师13人,能基本满足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需要。 家校互通勾画教育“同心圆” “要让孩子参与家务,学会打理好自己的房间……”每周二至周四晚上6点半,岑巩县第四小学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培训准时进行。在学校的阶梯教室,100余名学生家长神情专注,用心听课。自我认知、自我发展、人际沟通、亲情关系、行为养成等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通俗易懂,事例形象生动,为家长们打开了家庭教育智慧之门的钥匙。 “开始懂得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并自觉减少了玩手机的时间,多腾出时间来陪伴孩子阅读和参加劳动。”从最开始的“累了一天不愿来”到现在的“不请自来”,这已经是学生家长龙吉香参加的第十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了,她说,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使家长与学校实现了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形成了教育的“同心圆”。“去年,儿子被评为县级、州级、省级优秀少先队员,禁毒手抄报还被省里评为一等奖。”龙吉香开心地说。 目前,该校有一个由14人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定时定期为学生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从2020年9月开展以来,已经举办了20期,参训家长3000余人次,发放心理健康教育合格证2000余份。 为孩子叩开“好学门” 培训一个家长,影响一个家庭。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家长们改变了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传统观念,形成了家校协作、互相补合的教育新格局。 亚坝易地移民小区居民邹荣每天都会来学校参与义务执勤,引导学生养成文明习惯、监督学校食品安全等,与学校形成了教育合力,携手为孩子叩开了“好学门”。 “现在我的孩子有了很大改变,从以前的怕学厌学变成了主动学习,还会主动帮我们做家务。”邹荣说,最好的教育是父母以身作则,润物无声的“榜样力量”更能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目前,学校家委会有常委16人、委员80多人。每天,这些家长“委员们”都会自觉到学校参与义务执勤,成为文明校园、安全校园的“爱心护学天使”,与学校一道筑牢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共同托起未来的希望。 “另类课堂”放飞自由的翅膀 色彩绚丽的教室里,有趣的音视频欣赏、妙趣横生的问答、“异想天开”的绘画……,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如同“放羊”,孩子们如同一匹匹“脱缰的野马”,在“快乐园地”里自由的释放着天性。 “我特别喜欢上团辅课,因为团辅课很有趣,让人轻松快乐。”岑巩县第四小学四年级(5)班学生黄耀武说。 目前,全校40个班级,每个班每2周都有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课。 “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设计趣味活动,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敞开心扉,塑造健康的心灵。”心理教师郑乾说,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针对不同年级、不同需求的学生有针对性的设计课程,教学方式以团体体验式活动为主。通过开展“兔子舞”“拍拍手”“顶苹果”“心有千千结”等趣味互动活动,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 同时,学校设立心理健康发展指导中心,培养了一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并建立了个辅室、团辅室、沙盘游戏室、情绪宣泄室等功能室,确保了学校心理课程持续开设、心理健康硬件资源充分利用、学生危机心理及时干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从“心”育新人,教育景象新。“目前,全校学生语文、英语、数学三科的平均分已分别从人均50分提升到了70多分了,学校还获得了州级‘民族团结进步校园’荣誉称号。”岑巩县第四小学副校长瞿文清说,通过广泛深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搭建起了“家校互通”连心桥,营造了家校共享共建共生的良好教育生态。“现在全校学生性格更活泼了,上课更活跃了,心态也更加阳光了,学习成绩也普遍提升”。瞿文清说。 目前,岑巩县在各移民安置点内共就近配套建设了6所中小学及幼儿园,每所学校都建有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和心理咨询室、个辅室、团辅室、宣泄室、放松室等,各校都培养了稳定的专、兼职心理教师队伍,学校各年级班主任也都集中组织参加了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通过线上线下广泛对学生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全面构建起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新格局,保障每一个学生阳光健康成长。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