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04-02 第08版:八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提高系统维护效率准确率 运维管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
计算机联锁系统破解轨道交通“痛点” |
|
作者:
■本报记者姜虹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573 |
|
|
|
|
|
|
作为中国计算机联锁系统的专家,黄鲁江在计算机联锁领域深耕已十余年,在这十余年里,他致力于研究智能化技术在计算机联锁系统运维中的应用,并推动铁路和轨道交通信号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2009年,黄鲁江以“优秀硕士毕业生”的身份从兰州交通大学(铁路专业院校)毕业,并以优异的成绩成功进入到轨道交通行业的领先企业: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从事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相关工作。在工作的十余年时间中,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扩大了行业的市场占有率、企业规模和影响力的同时,黄鲁江也在计算机联锁系统研究领域获得了骄人的成绩。 行业创新推动发展 黄鲁江深谙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历史、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由他编制的《iLOCK计算机联锁系统维护手册》已被广泛应用于全国17个铁路局、23个城市的地铁线路,覆盖了世界上7个国家超过2000多个计算机联锁车站,受到用户广泛好评,为列车的安全、稳定、准点运行和公众的顺利出行奠定了基础。他总结的维护策略和经验收录到行业标准:《高速铁路信号维护规则》和《普速铁路信号维护规则》中,推动了行业的技术革新和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及数据挖掘等技术的发展,他致力于将相关技术引入到计算机联锁系统中。据了解,近年来,他潜心研究,获得了多个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包括:基于数据挖掘算法的联锁系统故障定位方法,基于知识图谱的联锁逻辑关系可视化方法,基于Python的计算机联锁系统机柜生产图纸自动化生成工具,基于LabVIEW的计算机联锁仿真系统,联锁项目自动部署软件及全电子联锁机柜图纸自动生成软件等。 黄鲁江表示,大量繁重、复杂的工作给用户及厂家增加了过多的工作量和困扰。他在论文中,首次提出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到计算机联锁系统的故障分析中,为计算机联锁系统智能运维迈出了开创性的一步。该论文受邀在国际会议上进行了演讲,获得了与会者和行业专家的一致好评,被行业内的相关企业争先效仿。该方法也已申请专利,并在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的相关产品中得以应用,减轻了全国各地2000多个车站的维护工作。 黄鲁江开发的联锁项目自动部署软件将计算机联锁系统的人工运维推动到了自动化运维阶段,该软件不但提高了系统的维护效率、准确率,还使系统运维管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该软件在行业的推广,预计每年将减少上亿元的人工成本。另外,他受邀参加了2020年第三届全路计算机联锁技术交流会,并首次提出了计算机联锁系统智能运维的概念,进一步推动了计算机联锁系统运维工作的发展,也为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行业领军研究与应用成果卓著 黄鲁江参与全电子计算机联锁系统大量的开发和应用工作,拥有多个专利和软件著作权,为全电子计算机联锁系统在国内的发展和应用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值得注意的是,他作为技术专家,主持了第一个走出国门的全电子计算机联锁项目:老挝Thanaleng站全电子计算机联锁系统,该站作为老挝的旅游业和货物出口的重要枢纽,改变了老挝没有计算机联锁车站的历史。该项目获得了国外用户的认可和高度评价,不但推动了计算机联锁系统中国标准走出去的进程,也扩大了计算机联锁产品在国际上的影响。 多年来,深耕工业界的同时,黄鲁江仍然对科研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在行业内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共发表了15篇中英文学术论文,受邀参加国际会议演讲2次。作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高级会员,受邀担任了行业重点刊物《工程技术与管理》《Journal of Autonomous Intelligence》的编委,截止目前完成了30余篇论文的评审工作。 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黄鲁江表示,将在计算机联锁系统智能运维的细分领域坚持下去,推动计算机联锁系统迈入智能化时代,让全国乃至世界的计算机联锁系统都进入到智能运维时代。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