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1-04-01
2021-04-01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帮扶小微企业政策执行要更有力

作者: ■谭浩俊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273

    3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为保持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减,确保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会议决定,在前期已将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延续实施至今年一季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延长实施期限到今年底,对小微企业再帮扶一把,更好发挥他们在稳就业中的重要作用。
    这里所说的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一是对2021年底前到期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由企业和银行自主协商延期还本付息,并继续对办理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的地方法人银行按规定给予激励,激励比例为贷款本金的1%;二是对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发放小微信用贷款,继续按本金的40%提供优惠资金支持。这两项政策,都是为应对疫情影响、帮助小微企业克服困难、摆脱困境而出台的,是阶段性政策,可以根据形势变化而做出调整。
    众所周知,小微企业是居民就业的主渠道,小微企业生存环境好,发展得好,就业就有保障。反之,就会出现问题。帮助小微企业,就是帮助广大居民,就是最大的民生。
    小微企业作为供应链、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既能够对国内供应链、产业链的形成、完善发挥重要作用,也能够在国内供应链、产业链的形成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只要小微企业敢于创新、善于发展、勇于创业,是能够获得更多发展机会的,也是能够比较好地渡过难关的。
    但是,由于小微企业天然抗风险能力差、融资难度大,因此,在资金环节确实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如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也是决策层和管理层一直高度重视的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解决的办法与措施,如定向降准、定向降息、给予农村商业银行定向贷款等,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存在很多执行和落实方面的矛盾。
    客观来讲,小微企业担保物少、财务不规范、信用意识不是很强等,制约了小微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主观来讲,银行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意投入更多人员与精力服务小微企业、担心风险、考虑服务成本等,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根源之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帮助小微企业的政策措施,表现在金融方面,就是通过简化贷款手续、增加信用贷款、延长贷款周期、降低利率等手段,给予小微企业大力度的支持和帮助,总体来看效果还是非常好的。关键是银行在落实政策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落实不到位、服务不到位的问题,仍然存在偷工减料、打折扣现象。很多小微企业仍然饱受资金困境。尤其是信用贷款,成为小微企业最难跨过的一道坎。
    也正因为如此,对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金融机构最需要的就是能够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能够真正帮助小微企业摆脱困境。至少要在小微企业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特别是市场有前景、产品有特色、技术有保障的小微企业,一定要最大力度地支持和帮助,使其成为居民就业的主战场。
    当然,小微企业也要抓住机会,在市场需求正在扩大中找到发展的空间,要把企业信用放在突出位置,要善于从起步就规范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从而让银行对企业有更大的信用度,形成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