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04-01 第02版:二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指数报告发布 |
|
作者:
【记者张文燕3月31日北京报道】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774 |
|
|
|
|
|
|
今天,中国国际商会法律服务部在京发布2020年度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指数报告。 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中国国际商会自2019年第四季度起,在广泛调研和征求专家、企业意见基础上,实施了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指数报告研究项目,确定了10个重点监测国家,初步建立了重要知识产权信息搜集的途径和渠道,建成了知识产权保护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围绕全球特别是重点监测国家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运用、服务、监管、竞争、合作等领域,进行了指数化的量化评价和风险因素的定性分析,形成了初步指数报告。 中国国际商会法律服务部原部长、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指数报告项目负责人谭剑介绍,为保证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公平性和一致性,经过权威专家组讨论,该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分别是制度、专利、商标、著作权、其他知识产权和知识产权营商环境,24个二级指标,56个三级指标。指数的满分为77分,每个指标单独赋分,全部赋分累加获得指数。通俗地讲,一个国家的分数越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就越大。2020年度重点监测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指数评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德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巴西、越南、新加坡、俄罗斯、美国和印度。 据发布,2020年,全球特别是重点监测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保持了长期以来不断加强的趋势,其中比较重要的特点有:国际知识产权创新竞争不断加剧,围绕人工智能、5G信息通讯等领域,大型跨国公司加快全球布局,专利商标注册申请保持活跃势头;全球知识产权规则建设力度不减,发达国家针对知识产权新形势,细化法律规定,提高法律可操作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重在改进立法质量,填补立法空白,扩大法律覆盖面。同时各国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纷纷推出非接触式的监管和服务措施,改进网络申请提交流程,降低申请成本和疫情干扰风险,提高监管与服务效能。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