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1-03-23
2021-03-23 第06版:六版 【字体】大 |默认 |

“摆”出乡村振兴的春天

作者: ■吉哲鹏严勇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787

    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东回镇班利村被称为“拉祜族摆舞之乡”,这种源于拉祜族生产生活的舞蹈以舞姿轻柔、舒展、整齐、优美而闻名,基本形式有步伐舞和摆手舞两种。以前,班利村的摆舞只是民间自娱性舞蹈。班利村有950余户村民,距离澜沧景迈机场仅7公里,但长期以来交通优势和传统文化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发展滞后,贫困发生率曾高达42%。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班利村的面貌发生巨大改变。2020年,对口帮扶澜沧县的上海市黄浦区在村里实施民族文化展示设施及周边配套优化建设项目,改造提升了文化舞台,增设遮阳大棚和防腐木看台,新建音响控制室、演员更衣室等,让群众有了专业的演出场所。
    “就种水稻来说,开荒、播种、除草、收割这些场景都被我们融进了‘摆舞’动作,还有一些和采茶、砍收甘蔗有关,这些都是我们的致富产业。”班利村的拉祜族摆舞手型传承人张娜算介绍。
    在沪滇两地连续多年的合力攻坚下,班利村在基础设施、人居环境、产业发展、精神面貌等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8年的3847元提升至2020年的6615元。2019年,班利村顺利脱贫出列。
    对拉祜族群众来说,歌舞就像盐巴一样重要。如今,班利村的摆舞已成为澜沧县乃至普洱市民族艺术的代表之一。2020年6月,村里成立了澜沧班利拉祜啵喋演艺有限公司,有4支群众表演队,共130名群众演员,去年演出20多场,收入近50万元,许多村民在家门口就有了一笔收入。
    在挨着村子的一块稻田里,几个拉祜族妇女正在进行插秧比赛。她们的动作连贯而有节奏,仿佛又回到了舞台上。“稻田就是群众的舞台,舞台上展现的又是群众的生活。”东回镇党委书记禄正春说,下一步将依托班利村的传统文化、交通区位、自然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作用,用民族歌舞“摆”出一条乡村振兴路。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