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03-10 第07版:七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山西省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20)》发布 |
|
|
|
|
|
|
日前,山西省工商联发布《山西省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从履行经济责任、员工责任、环境责任、消费者责任、公平运营责任、社区责任和管理责任管理7个维度,对山西省11个市、18个行业、1057家不同类型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进行了提炼总结。 《报告》显示,山西省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实践领域不断拓展且呈快速发展态势,履责绩效水平整体向好、成效显著,呈现社会责任认知较为全面,精准扶贫行动成为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载体,社会责任实践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党建引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4大亮点;体现出民营经济规模持续扩大,高质量发展势头向好,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传承晋商精神坚定不移,和谐劳动关系持续深化,支持公益慈善事业热情高涨,社会责任建设深入推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成效显著等特点;《报告》同时指出,山西省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面临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新压力。 八大特点体现山西民企社会责任建设成绩 此次发布的《报告》,依据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标准《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规范》,对参与山西省2019年度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调研的企业相关数据(个别数据延伸至2017、2018和2020年度)进行系统性对标评价。《报告》有效调查样本从2018年的599家增至1057家,样本分布相对比较广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报告》还收录了亚宝药业等18家履行社会责任成效显著的好企业和好模式,介绍了建邦集团等33家企业各具特色的履责经验做法。 《报告》分析认为,山西民营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中表现出八个特点: 民营经济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度山西省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8333.8亿元,占GDP比重48.9%,实现增长8.5%,高于该省GDP增速1.8个百分点;有6个市的民营经济占GDP比重高于该省平均水平;上缴税收1855.7亿元,占该省税收收入的59.6%。全省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240.14万户,同比增长10%以上,贡献日益突出。山西省750家民营企业开展了创新活动,占比达71.0%;236家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总收入3%以上,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带一路"建设中,山西民营企业的建设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洲,其中,产品或服务贸易占比最高(53.6%),遵守东道国法律法规、市场规则、劳工政策的占比60.0%,注重当地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占比40.0%,共享发展成果已成为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共识。 高质量发展势头向好。5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服务质量标准、质量检测体系,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40%以上的企业构建了产品质量监管机制;25.8%的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质量意识浓厚。38家企业取得66个中国驰名商标,159家企业取得284个山西省名牌等荣誉,156家企业参与制定国际、国内、行业、团体等各类标准,成为标准创新的重要力量,品牌成效凸显。60.0%的企业建立企业层面的内控体系,56.7%的企业通过合法且公开的方式获取客户信息,全省民营企业在信息保护与隐私方面形成较全面的认知和基础性举措,信息保护与时俱进。 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深入。41.9%的企业建立了环保培训制度,40.9%的企业倡导并参与公共环境治理,131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53.4%的企业采用节能、环保原材料,48.2%的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打造循环经济,8.6%的企业搬迁进入工业园区;同时,42.8%的企业采取绿色办公、建筑物节能的措施,37.7%的致力提高原材料综合利用率,34.2%的对废旧产品进行综合再利用。这表体现出,山西民营企业环保责任意识不断增强,环保管理力度不断加大,从源头治理污染、确保绿色生产的决心。 传承晋商精神坚定不移。79.1%的民营企业建立健全了企业信用制度,74.8%的民营企业制定了员工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诚信经营理念已内化为全省民营企业的自觉行动;75.2%的企业采取培训、讲座等措施提升员工知识产权保护意识,65.8%的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46.2%的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激励机制,知识产权意识显著提升;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社会责任理念和领域向外拓展,76.0%的企业公开采购信息、诚信履约,61.1%的通过保持、增加订单或提供长期合同的方式鼓励供应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和谐劳动关系持续深化。2019年,山西民营经济就业人数占该省就业总人数的77%左右。其中民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通过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00.94万个,占全部岗位信息的95.0%,充分发挥了就业主渠道作用。在灌溉员工责任中,56.4%的企业建立完善的工资增长机制,46.3%的企业建立内部沟通申诉渠道,37.0%的企业与员工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28.3%和10.4%的企业分别配备劳动关系协调专员和协调师;60%以上的企业通过提供体检、安全教育以及劳保设施和用品来保障员工的健康与安全,11.6%的企业开展员工心理援助计划,同比提升6.7%;62%的企业建立了轮岗、交流、外派制度,15.9%的企业建立专门的培训系统,较上年提高4.9%。这些举措,充分提升了员工权益保障成效。 支持公益慈善事业热情高涨。73.2%的企业积极支持公益慈善事业,39.5%的将善款捐赠给民政部门认定的慈善组织,22.2%的将善款捐赠给民间公益组织,36.4%的企业负责人在企业基金会或公益项目行动中担任负责人。《报告》认为,山西省民营企业开展公益慈善活动的计划性和目标性日益提升,通过打造公益品牌等举措应对社会差异化需求,促进公益慈善专业化。 社会责任建设深入推进。主要体现出突出党建引领,不断丰富责任内涵,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等特性。此次调研样本中,有526家企业成立了党组织,其中486家企业为党组织提供专门的场地及经费支持,88.7%的企业认为党建工作起到引导企业依法经营健康发展的作用,63.7%的企业党组织在推进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90%以上的企业认为履行社会责任应包括守法经营、诚实守信,70%以上的企业认为还包括保护环境、关爱员工、支持公益事业等,全省民营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七大核心议题认识较为完整。同时,越来越多民营企业将社会责任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23.9%的企业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运营管理和活动中,22.6%的企业营造并培育履行社会责任的环境和文化,19.7%的企业已将社会责任理念在公司的战略、目标和指标中体现出来。 民营企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成效显著。据不完全统计,山西共有4510家民营企业(商会)、个体工商户捐款捐物超过5.51亿元;1名企业家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民营经济先进个人,22家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和13家商会组织受到全国工商联通报表扬。 《报告》认为,总的来看,山西民营企业家充分发扬晋商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带领企业履行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社会责任、道德责任的实践不断深化,成效显著。 多措并举放大亮点应对挑战 《报告》同时指出,山西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八个特点,表明山西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履责具有4个独特性。 一是社会责任认知较为全面,民营企业对社会责任七大核心议题认可度超过七成,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与山西省工商联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密切相关。早在2013年,山西省工商联就在全省民营企业中推行社会责任报告制度,阳曲县工商联在全国县级工商联中坚持6年编制社会责任报告汇编。在山西省工商联系统的多年引导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深入理解社会责任并转化为具体实践,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效结合。 二是精准扶贫行动成为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载体。截至2020年12月底,山西省2598家民营企业投资42.9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0243个,帮扶6316个村的48.04万贫困人口。山西省工商联以“千企帮千村一精准到户”扶贫行动为平台,从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引导民营企业开展社会责任的探索与实践,从而实现全省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快速发展。 三是社会责任实践聚焦国家战略。山西民营企业将社会责任的目标聚焦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议题上来,主动利用企业在专业领域的优势资源,探寻解决社会问题的新路径,党和国家提出的一系列时代议题,成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重点。 四是党建引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山西多数民营企业建立有党组织,社会责任就是企业的软实力已成为山西民营企业的普遍共识。 《报告》在实地调研和分析研判的基础上,也进一步指出,当前民营经济领域劳动关系的主体及其利益诉求越来越多元化,加之国际、国内复杂的发展环境,民营企业生存压力变大,数据显示,2019年山西民营企业员工责任指数得分下降幅度最大,达5.6分,山西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面临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新挑战。 对此,山西省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强化党建引领确保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正确方向,发挥工商联引领推动和平台搭建的优势,抓好企业社会责任培训,发挥商会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作用,营造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氛围等举措,不断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水平,促进民营经济人士队伍健康成长。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