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1-03-09
2021-03-09 第06版:六版 【字体】大 |默认 |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陈放:

支持民营企业加强科技创新

作者: ■本报记者陈明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576
    
    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陈放主动履行责任,积极建言献策。在前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他提交了《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加强科技创新的提案》。
    陈放表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民营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八成以上。当前,民营企业深度参与科技创新仍然面临一些突出困难:一是创新机制不健全,创新能力比较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较少;二是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少,产学研合作不紧密;三是鼓励创新的政策不完善,扶持资金机制不畅;四是创新人才匮乏,高端人才引进难。
    为此,陈放建议,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激发企业科技创新动力。加大政策精准支持力度,建立政府创新资金的进入、退出和评估机制,研究制定科技创新企业初创期资金扶持办法,对企业优秀科技项目预研阶段予以重点关注和倾斜性扶持,扩大技术创新后补助企业范围,落实企业研发投入补助。对民营企业参与基础性研究在事前、事中和事后给予一定比例研发投入支持。按照企业产值、投入研发费用的比例等进行资金补贴以及对企业增值税和所得税给予一定比例的返还。同时,加快发展国家科技银行,创新金融贷款产品;探索设立中小企业转贷应急资金、信贷基金等,建立三方风险共担机制,基金、银行、担保公司共担风险;对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直接融资开通“直通车”;研究制定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估标准,实施符合中小企业特点和需求的融资管理办法;针对有市场、有效益、有还贷能力的科技型、成长型中小企业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按照信贷投放原则优先予以支持。此外,建立完善民营企业科技创新项目的容错机制,保护企业家的自主创新热情。弘扬企业家创新精神,培养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家,建立勇于创新的企业文化。
    陈放同时建议,建立完善创新服务平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产业战略发展方向,为民营企业提供专业试验平台;建立和完善技术性公共服务平台,鼓励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建立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推进科技创新联盟的优化和利益共享机制,大力实施科研设施和实验室等科技资源共享政策,向中小微企业优惠开放。同时,积极扶持发展具有专业化服务特色的中介机构,服务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各个阶段。充分挖掘培育一批专注细分领域、深耕主营业务产品的民营大企业大集团,牵头组织建立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或技术创新联合体,攻克“卡脖子”的行业瓶颈技术。
    陈放还建议,培养引进高素质科技人才,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行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人才职称评定和社会保障同等化措施。大幅度降低企业高端人才个人所得税税率,为企业创新集聚人才;支持企业实施股权、期权和分红等激励手段,保障企业科技人员的利益;搭建人才引培平台,推行企业+高等院校的订单培养模式和企业+实验室的合作培养模式;在人才引进政策方面打破所有制的界限,给予同等人才优惠、补贴政策。进一步落实引进人才在住房、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特别是针对西部地区制定专门的人才引进扶持政策。建立更为有效、便捷的人才引进补贴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简化企业申请程序。
    此外,陈放还建议,加大保护知识产权力度,培育企业品牌做优做强。强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专门机构。加强专利等信息平台建设,减轻中小微企业专利等知识产权维护成本,推动技术交易市场建设,推进技术成果的资本化、产业化和市场化。提高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运用能力,重点支持一批已具有市场话语权的“小巨人”“隐形冠军”,以保护和培育自主创新品牌为核心目标,扩大品牌知名度,以品牌的提升促进产业的提升。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