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03-02 第01版:一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聚焦“十四五”紧扣高质量 |
全国工商联向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交48件团体提案 |
作者:
【记者高春颀北京报道】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015 |
|
|
|
|
|
|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全国工商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全国政协第七次提案工作座谈会精神,坚持把提案作为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重要载体和途经,紧紧围绕凝聚正能量、聚焦"十四五"的会议主线,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认真履行参政议政职能,扎实开展2021年团体提案工作。 2021年,全国工商联共收到提案初稿255件,最终确定48件提案报送全国政协,其中5件作为向全国政协推荐的重点提案。 今年全国工商联团体提案主要关注以下主题: 一是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交6件提案。为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交关于以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提案、关于持续优化税收政策执行提升我国科技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案、关于促进民营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的提案、关于加快探索新型土地供应模式促进民营企业用地供给质量和效率再提升的提案、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领域标准化建设的提案、关于积极发挥乌鲁木齐陆港区作用大力建设智慧物流园区的提案。 二是围绕绿色发展提交13件提案。紧紧围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交关于落实"3060目标"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的提案、关于将甲醇纳入国家能源体系并规范其推广应用的提案、关于推广采用盐酸萃取法工艺推进钛白产业绿色发展的提案、关于推进环卫市场化改革实现全国环卫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提案、关于完善环保产业进水与污泥处置的提案、关于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大力发展光热发电产业的提案、关于解决快递行业包装物污染问题的提案、关于城市体检中增加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指标的提案、关于区别对待有色铸造和黑色铸造的提案、关于生物质供热应设定单独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提案、关于完善废钢税收政策的提案、关于建立机能性食品国家标准的提案、关于细化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提案。 三是围绕乡村振兴提交2件提案。为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交关于推动工商资本下乡更好服务乡村振兴的提案、关于免征苹果等扶贫农产品流通环节增值税的提案。 四是围绕纾困惠企提交5件提案。为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提交关于加强餐饮外卖平台反垄断监管协调降低佣金的提案、关于落实差异化按轴收费政策减轻物流企业负担的提案、关于环保产业税收相关政策的提案、关于完善建筑业"营改增"政策的提案、关于推进零售药店"三证合一"改革的提案。 五是围绕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交13件提案。以新发展理念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交关于提升二手车车况信息透明度畅通二手车流通的提案、关于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珠宝市场法制化营商环境的提案、关于构建商业办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体系的提案、关于尽快制定"生活美容机构可使用美容仪器规范"的提案、关于推动藏医药产业发展的提案、关于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提案、关于在区域性股权市场登记结算机构与商事登记机构之间建立信息对接机制的提案、关于提升模具行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提案、关于提高对汽车后市场重要性的认识将汽车后市场领域列入"十四五"规划的提案、关于继续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提案、关于推进海南医药产业更好发展的提案、关于加大海南文化产业扶持力度的提案、关于大力发展深海水下油气生产系统装备的提案。 六是围绕民生热点难点问题提交4件提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价值立场和根本发展遵循,提交关于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规划扩建老年活动场所的提案、关于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的提案、关于实行"新租约+土地年租制"破解城市有机更新障碍的提案、关于推进民营医院参与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提案。 七是其他主题提案5件。提交关于加快商会立法的提案、关于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中注册商标异议处理的提案、关于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构建小麦种子行业公开透明诚信体系的提案、关于发展市场化私募股权母基金的提案、关于加快构建托育服务体系的提案。 全国工商联推荐的重点提案是关于以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提案、关于落实"3060目标"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的提案、关于将甲醇纳入国家能源体系并规范其推广应用的提案、关于持续优化税收政策执行提升我国科技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案、关于促进民营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的提案。提案主要针对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以及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