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02-22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在线教育发展更需理性 |
|
作者:
■何翠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670 |
|
|
|
|
|
|
今年春晚,多家在线教育机构成为赞助主力,通过知识福袋等多种形式深度植入,争抢人们的眼球。在线教育机构抢占春晚传播渠道,一方面说明其资金充裕,另一方面也反映在线教育竞争激烈。 去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停课不停学”使得在线教育迅猛发展。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在线教育行业用户规模从2016年的1.04亿人猛增到2020年的4.23亿人,市场规模也由2016年2218亿元迅速扩大到估计约5000亿元。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140%。与此同时,一些在线教育机构营收甚丰。如成立不到9年的猿辅导K12(学前到高中基础教育阶段)业务2020年现金收入约150亿元。 当前在线教育特别是K12基础教辅培训吸金能力超强,也引得资本积极布局。据电商大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在线教育共发生111起融资,总金额超过539.3亿元,同比增长267.37%,超过了前四年的融资总和。如2020年作业帮2轮融资总额达23.5亿美元,猿辅导3笔融资总额超35亿美元。 随着资本的进入,在线教育推广也步入火热角逐状态,从今年春晚在线教育机构的植入广告密度可见一斑。《2020移动互联网广告洞察报告》显示,教育行业目前处于烧钱营销阶段,传统广告场景如地铁、公交、电梯和电视早已成为教育企业的宣传标配,甚至在一些四五线城市的公交站牌和公交车身上,也常可见线上培训机构的广告,现已延展到冠名、赞助、明星代言推广、短视频直播平台投放等多种方式。 在线教育中,特别是基础教育培训这部分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多方面的原因,如数字化发展的大背景、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居家学习,以及国人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等。但在线教育无论怎样角逐与营销,流量仍然存在“天花板”,其必然受制于受基础教育人口数量及其参与课外培训的意愿和国家的相关政策等。相比在线教育机构周活跃人数几百万的数字来说,全国近两亿的中小学生数量极为庞大,“二胎”政策的放开对该行业而言也是利好。因此,资本积极布局在线教育,其看重的不只是当下的营收,更是未来的机会,纷纷烧钱抢客流,拼的就是未来的消费场景与机遇。 然而,火爆的背后也衍生不少问题。在线教育的过度营销、广告乱象等也多被媒体提及,甚至还有几家在线教育机构广告用同一个人扮演多门课老师等闹剧。与此同时,一些教育机构因资金、收费等问题倒闭跑路也备受诟病。事实上,2020年在线教育市场可谓冰火两重天,一方面是爆发式增长,市场需求催生在线教育融资热;另一方面,一些教育机构接连破产,如在线机构明兮大语文资金链断裂等。在线教育乱象,亟待加强监管。1月1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文章指出,“资本助推之下,企业竞争加剧、行业内耗严重”,可谓直指在线教育乱象与监管问题。 可以说,资本的介入,一方面推动了在线教育行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引发了教育行业的分化以及行业乱象。如去年四家培训公司融资总额占教育行业全年融资近八成,而一些难以融到资金的中小教育培训机构则难以为继。据报道,仅三家知名在线教育机构2020年2月至11月的营销费用就超过100亿,相当于4个蛋壳公寓市值。通过“烧钱”聚集流量抢占市场,这一经营策略多被媒体抨击为短期行为。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在线教育爆发式增长足见行业发展之火热;从居民消费角度来说,足见民众的教育成本之支出;从社会角度来说,也足见民众对基础教育之焦虑。当下的在线教育行业,不仅通过融资吸金,而且股市行情良好,可谓独享疫情之红利。当然,在线教育带来诸多好处与便利,也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但在资本逐利的驱动之下,教育行业吸金后能否做到有质量的产出,才是真正考验行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 笔者认为,乱象之下,最重要的是应该引发人们对在线教育深度价值的观察与思考。教育行业本质上属于需要具备教育情怀、能够精耕细作且长期投资的领域,短期内抢占客户吸引流量只是策略的一个方面,从长期来看,教育质量的保证与提升才是其发展的根本。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