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02-18 第07版:七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全联冶金商会:谋划民营钢铁“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
|
作者:
■本报记者倪硕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854 |
|
|
|
|
|
|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由全联冶金商会主办,上海钢联联合主办的“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推动民营钢铁高质量发展”线上会议近日举行,据不完全统计,线上观看人数超3000人。会议由全联冶金商会副会长贾银松主持。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趋势下,钢铁行业必将迎来新发展的机遇期,我们要用全新理念、全新视角、全新举措,研究如何扎实推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会上,全联冶金商会副会长王连忠代表全联冶金商会会长,中天钢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董才平作主题发言时指出,2020年民营钢铁发展呈现出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加大超低排放改造、积极参与国企混改、强化管理降本增效、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增强社会责任担当等新特点。 据全联冶金商会统计,2020年民营钢铁企业累计粗钢产量6.66亿吨,同比增长5.98%。在2020年全国钢铁行业实现利润总额2464亿元,同比下降7.5%的情况下,重点民营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3541亿元,同比增长13%。同时,民营钢铁企业深入贯彻党中央统筹抓好“六稳”工作和落实“六保”任务的决策部署,积极解决就业。据初步统计,目前民营钢铁企业就业人数达150万人,工资水平年收入达9万元以上,2020年民营钢铁企业平均工资上涨10%左右,为国民经济快速恢复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当今形势,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风险挑战叠加,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十四五”钢铁行业仍然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和新挑战。 “钢铁市场供需处于高位波动期,钢铁减排降碳进入新的攻坚期,钢铁产业结构进入新的调整期,钢铁产业链安全和补齐短板的重要机遇期。”因此王连忠指出,对钢铁工业的要求不再是数量规模为主,更为重要的是品种质量、绿色低碳、智能制造、创新发展。 展望未来,王连忠表示,钢铁行业要扎实推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要坚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要坚持综合施策,推进钢铁生产高效运行;三要坚持全流程优化,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四要坚持“两化”融合,推进产业链智能制造;五要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六要坚持融入“一带一路”,拓展国际化合作。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2020年钢铁行业在大考中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为支撑我国宏观经济快速复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全联冶金商会副会长,德龙集团、新天钢集团董事长丁立国同时也表示,目前,铁矿石、焦炭价格不断上涨,处于历史高位,焦炭、废钢价格也在上涨,给企业生产成本带来较大压力。为此他建议,铁矿石方面,应与四大矿山及主要海外矿山签订长协,稳定铁矿石供应渠道;焦炭方面,应积极与海外煤矿山签订长协,锁定资源。对内与焦煤、焦炭矿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确保供应量和库存量在安全区间;废钢方面,应加大国内废钢和进口可再生废钢资源的渠道开发,按照国家政策和部署,适度提高短流程废钢炼钢比例,一定程度上减少铁矿石的进口,减少碳排放,清洁炼钢。“德龙集团坚持按需定产,希望通过我们行业自律,共同促进钢材市场供需平衡,确保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上海钢联钢材首席分析师汪建华以《新发展阶段下的钢铁工业》为题回顾2020年并展望2021年中国钢铁市场,汪建华认为在全球经济有望迎来全面复苏、中国消费有望迎来黄金期以及库存周期、设备投资周期、政治周期这三大周期切换的背景下,2021年中国钢铁行业将喜迎“换挡提升”。展望中长期钢铁行业发展,汪建华认为在国家实现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钢铁将迎来两大“机遇”:“十四五”期间或迎来钢铁消费峰值,中国钢铁业将迎来(钢材)极具价值时期;同时也面临着消费达峰值后过剩和结构调整的压力。此外,汪建华还提出了关于钢铁行业减量发展的建议。 “民营钢铁企业应该主动提高站位,处理好供应链平衡、产能平衡和碳排放平衡三项重要工作,保证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全联冶金商会创会名誉会长赵喜子认为,民营钢铁企业应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严控产能,坚持减量化发展;二是大力发展短流程炼钢,提高废钢使用比例;三是提高钢厂自发电比例,根据冶金发展研究院数据,全行业若达到50%自发电比例,每年能减少2.4亿吨碳排放;四是减少钢材出口,增加钢坯进口;五是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海外开设钢厂;六是优化工艺流程,提高能源利用率。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