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02-09 第06版:六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中国人寿多维发力走出特色扶贫新路 |
|
作者:
■本报记者郭钇杉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902 |
|
|
|
|
|
|
近年来,中国人寿广西分公司深入践行“金融扶贫、保险先行”的工作思路,结合地区实际,通过“党建扶贫+产业扶贫+保险扶贫+消费扶贫+教育扶贫+公益扶贫”多维发力,精准施策,在助力广西龙州、天等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积极贡献国寿智慧、国寿力量和国寿担当。 2020年11月20日,三江等8个国家重点贫困县脱贫摘帽。至此,广西54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脱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明显成效。 定点帮扶 带领72个贫困村脱贫 记者了解到,中国人寿通过顶层设计,建立了一套制度体系、工作机制,让各级机构的资源、力量主动流向扶贫领域,为推进扶贫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和财力保障。中国人寿广西分公司把扶贫工作纳入日常经营管理范围,坚持脱贫攻坚和经营发展齐抓共管。在组织架构上,设置了扶贫办公室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保证了扶贫工作专人管、真正管;在考核管理上,把扶贫工作成效纳入管理层的考核目标,党委与14个地市分公司签订扶贫工作责任状,强化考核导向。 在党建扶贫引领下,天等县进远村成功摘掉了三个“旧帽子”,戴上了三顶“新帽子”:摘掉了贫困落后的帽子、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帽子、村容整治难点村的帽子;戴上了脱贫致富的帽子、基层党建红旗村帽子、五美乡村示范村帽子。 2017年,龙州县成为广西首个脱贫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2019年,天等县顺利实现脱贫摘帽。截至2020年11月23日,中国人寿广西分公司在全区定点帮扶的72个贫困村全部顺利脱贫出列。开展对口扶贫以来,累计精准识别并帮助2022户贫困户7366名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 保险扶贫 织密织牢“防贫网” 以满足贫困地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保险需求为出发点,中国人寿广西分公司以脱贫攻坚重点人群为核心,在上级公司“扶贫保”工程的框架下,优化扶贫保险产品供给,着力解决贫困人群因病因灾因意外致贫返贫的后顾之忧。 企业突出好事办好,在承办大病保险的地市,推动大病保险向困难群众倾斜,率先并持续对建档立卡贫困人群降低起付线和提高赔付比例,实现大病医保“二次赔付”。截至2020年12月31日,惠及困难群众64.76万人次,赔付金额达5.98亿元,通过倾斜政策多支付了2.36亿元。 企业坚持“愿保尽保”,持续推动扶贫小额保险提量扩面。从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31日,全区小额人身保险业务已覆盖115个县区、3253.7万人,其中覆盖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84万人,赔款支出2.4亿元。 企业有效解决贫困患者看病难、就医难、报销难问题,在崇左市创新实施健康贫困“一站通”服务。截至2020年12月31日,健康扶贫“一站通”服务在崇左市7个县区已实现全覆盖。崇左市成为全区首个实现“一站通”全覆盖的地市,覆盖贫困人口达44.53万人,已赔付20.43万人次,支付医疗救助资金1.12亿元,取得了百姓实惠、政府满意、医院认可的社会效应。 企业主动控制贫困增量,帮助处于贫困边缘的家庭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摆脱因病、因学、因灾致贫返贫。自2019年6月以来,经筛查走访确定因家庭生活困难符合精准防贫救助条件的农户共246户,认定救助金113.99万元。其中贫困户150户,发放救助金48.95万元;非贫困户96户,发放救助金65.04万元。这一创新防贫模式入选2020年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公开发布的100个保险业助力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案例。 产业扶持 授之以渔 开展产业扶贫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之策和长远之计。产业扶贫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 2014年以来,除中国人寿集团公司在天等、龙州两县累计投入9977万元扶贫资金外,中国人寿广西分公司也累计投入271万元扶贫资金。公司积极统筹扶贫资金,深入扶贫一线调研论证扶贫项目的有效性、可持续性,因地制宜确保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效用。 在产业链的生产端给予资源支持,推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为可持续发展打牢基础。2020年,针对进远村24户54人还未达到脱贫标准的情况,中国人寿广西分公司积极制定一户一策、一人一策的精准帮扶措施,投入12.69万元专项费用租赁贫困户家宅院墙,投放扶贫公益广告,提高贫困户资产性收入,确保贫困户如期达标脱贫。 中国人寿广西分公司还积极利用总公司电商平台支持深贫地区消费扶贫,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消费扶贫机制。三年来,累计支持消费扶贫超过207万元,持续为脱贫攻坚精准发力。目前,中国人寿全国系统在天等、龙州两县消费扶贫帮助当地增收4930万元。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