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02-05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警惕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借电商平台“还魂” |
|
作者:
■杨玉龙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020 |
|
|
|
|
|
|
去年2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记者追踪调查发现,一些不法商贩以谐音字、暗语等方式将野生动物制品及其盗猎工具在电商平台上重新上架,非法盗捕盗猎活动有借电商平台“还魂”趋势。 一级保护动物变成了饰品,二级保护动物被做成了泡酒药……显然是非法行为。尽管伴随着国家打击力度的加大,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在电商平台一度“销声匿迹”,但此类交易并未绝迹。值得注意的是,除利用“暗语”或“谐音字”销售砗磲外,还有一些不法商家假借中草药的名义,在电商平台堂而皇之地售卖国家级保护动物。这些显然值得警惕。 电商平台为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提供便利,归根结底是其自身法律意识淡薄,对涉关不法交易行为监管与打击力度不够。比如,据报道显示,遏制电商平台的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国内多家公益组织联合发起了一场“电商无野行动”,但是,电商平台对于相关举报已经“免疫”,即使是举证很翔实的举报,也都被平台“一一打回”。 正如媒体对此评论,“保护野生动物”应是电商说到做到的军令状。事实上确实如此。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所以,对于电商平台,不应“包庇”违法违规的商家。最为基本的,对于相关不法交易行为的举报当重视起来,更须拿出切实可行的防范及惩治性措施。 应当加大对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的打击力度。有关部门在针对电商平台上的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要在“执法必严”上下功夫;更须敦促相关平台切实履行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义务,对违规者更须加大惩治力度。可以说,唯有让不法商家以及电商平台得到应有的惩治,才能有效遏制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借助电商平台“还魂”。 同时,也应该借助技术的力量。比如,涉野生动物的不法交易也采取“谐音字”和“行业暗语”的方法来规避平台监管,对此相关部门和平台,除屏蔽非法交易的关键词等手段外,也应提升对不良信息的识别能力,加大人工审查力度,对重点商品进行专项排查。这也可以让不法交易行为无处藏身,并得到精准打击。 此外,从网友的角度来讲,对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应多些抵制,发现相关线索,可以及时向政府相关部门举报。总之,让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无处遁形,就需要各电商平台真正重视起野生动物保护,严格执行国家已经颁布的法律法规,更离不开全民的参与,毕竟,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