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01-29 第02版:二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夏华:用爱心缝制抗疫“战袍” |
|
|
|
|
|
|
"那时候我们真的恨不得每天把24小时过成30个小时。"依文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华对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说。1月22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民营经济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夏华再度被授予荣誉称号。投身抗疫以来,她已经多次站在领奖台上。 回顾艰难的2020年,夏华感慨万千。她忘不了支持她一路走来的战友们流下的汗水和泪水,也数不清大家多少次穿着防护服和尿不湿走进无菌车间,多少次困到睁不开眼睛就睡在车间的地上。从买不到防护服到19天完成转产,从压条密封难过关到件件合格,从装车长达3小时到只需17分钟,夏华带领依文,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抗疫"奇迹"。 艰难的19天:转产防护服 在疫情暴发之前,夏华从未想过会投身医疗器械生产。 最开始,她跟周围朋友想得一样,购买医疗物资捐赠给湖北。她在新闻里关注到防护服短缺是个大问题,便开始四处寻找防护服。 "很快你就会发现拿钱也买不到,因为全国的产能就这么大,但是武汉一天需要十几万套,于是我决定转产。"夏华用"别无选择"来形容当时的决心,"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我不能放弃,这时候国家和社会需要我们出一份力。" 从服装转产防护服,看似二者比较贴近,但她实际做起来发现,从车间、原料、设备,再到专业工人,处处都是困难。 面对原料的严重短缺,夏华不惜一切代价保障生产。当时,压条必须当天生产好就立即从广州运到北京,不然就面临停产,而快递的时效根本无法保证。"做企业这么多年,我最不愿意求人,但是这个时候真的没有办法,我几乎把我所有在广州的朋友都求了一遍,买好机票让他们坐飞机送过来。"她笑着说这是不惧风险的"人肉运输",但当时放下手中的筷子就忙着往北京赶路的朋友,一直让她心存感激,这些都是她的战友。 十几年没有直接管理工厂的夏华,抗疫期间几乎每天都在车间里,在每一道工序之间来回穿行,她要听员工说问题到底在哪,困难到底在哪,然后共同解决。"一开始大家也觉得太难了,说夏总这要求太高!"她感慨道,"虽然这些员工缝合高级成衣没问题,但在压条这道工序上确实没有经验,即使总是失败,大家依然坚持着,我想这只有信念的力量在支撑着。" 穿着防护服、带着口罩,不一会儿员工全身都会湿透,每次作业完脱下防护服,里面全是汗水。在这样的情况下,生产工人反复试错,一定要做到任何一个针眼都不能裸露在外面,不能让病毒"乘虚而入"。 上上下下,反复用手感受压条的每一个地方,质检员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只为早日拿到生产许可证。"那时候每天下班我们会一起看新闻了解前方情况,大家都边流泪边看视频,员工心里的那份焦急,你是能感受得到的。"夏华说,汗水和眼泪的背后是依文人对生命的敬畏,更充满着爱的力量,依文人把前线的医护人员当做自己的兄弟姐妹,想要保护他们。 50%、60%……98%、100%,直到第19天,依文终于可以生产出完全合格的防护服,每一件"战袍"要承载着依文的使命前往"战场"。 创新凝聚起战“疫”力量 当得知依文生产防护服,夏华的朋友都惊喜不已,仿佛找到了“救星”,她的手机开始响个不停。 “各地都缺防护服,大家都想捐,但买不到,电话里就着急要打款下订单。”夏华渐渐开始不敢接电话。因为产能有限,为了保证湖北需要,抗疫初期她还不能卖防护服。跟朋友解释一番,大多能得到理解,但她还是觉得有些惭愧。在湖北疫情缓和之后,她才有余力接手朋友的订单,开始供给全国以及海外。 其实,相比于非典时期,战“疫”的依文已经成长了不少。 “2003年我流着泪给管理层开会,告诉他们这一关也许我们过不去了。”非典暴发以后,依靠门店销售的依文,业务几近瘫痪。夏华也开始拎着箱子,穿梭于机场贵宾室、酒店会议室做推销,为了保住企业,她每天几近“跑断腿”。 奔波之中,夏华带领依文创新开启了时尚管家的上门服务,点对点为客户打造个人专属形象,企业就此渡过难关。多年来,依文时尚管家的服装高级定制用专业的态度与贴心的服务赢得了众多客户的好评。 “这次不一样,大年三十,我第一个思考的就是我们能做些什么,不是为企业,而是为国家、为抗疫做些什么。”从保住企业到承担社会责任,依文的蜕变也令夏华欣慰,“我一直觉得创新是依文一路走来最大的推动力,在非典时期,我们被动成长,探索创新,而今天我们能更主动地在创新中赢得抗疫的巨大突破。” 即便当时研发时间短,夏华也想把防护服做到最好。每天自己穿着防护服,看着新闻里医护人员疲倦的面容,她也感同身受,琢磨着怎么能让产品更舒适一些。“当时我就跟打版师沟通,看能不能改良一下,设计成蝙蝠袖的,空间更大一些。”夏华对记者说,“最后设计出来,也得到了生产许可,最让我高兴的是,后来遇到一些穿过依文防护服的护士,他们说真的很舒服。” 在她看来,做成并做好防护服,是2020年依文开拓创新最好的见证。无论是当年大胆尝试彩色西装,改变思路从商场柜台走向专卖店,还是将中国元素融入时尚产品,带着深山里的绣娘闯世界,创新的基因已经深深注入依文发展之中,并能在关键时刻发光发热。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国献力,依文又何止是第一次?在国庆60周年和70周年活动中,依文员工连夜为游行方阵设计、赶制服装。“依文是可以打硬仗的民营企业,敢于挑战,敢于担当,我们怎会在抗疫战线缺席呢?”夏华坚定地说。 克服主业困难直面新赛道 令人惊喜的是,虽然消费受到严重冲击,但是忙着生产防护服的依文,服装主业利润不降反增。 抗疫期间,依文也面临着资金压力,夏华只留下了一批销售主力,挑起主营业务的大梁,而这批“特种部队”的任务丝毫不比车间任务轻。在线下销售几近停滞的情况下,依文第一次实行了全员直播,全国各地的门店开始线上销售,并且为一些老顾客提供在线定制服务,产品快递到家。 在复工复产的推进中,依文在武汉举办了疫情后第一次VIP沙龙活动,为这座英雄的城市提气。“当你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时,你千万别忽略了消费者的力量。”夏华没想到,这次活动犹如家人久别之后的相见。 活动现场,武汉消费者非常激动,与依文的工作人员拥抱,有的人还流下了眼泪。“他们在电视上看到过依文生产防护服的新闻,见面以后一直感谢我们。”夏华介绍,疫情缓和后,湖北特别是武汉地区,依文的销量出现井喷式增长。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依文的“集合智造”平台在复产复工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2014年,夏华发现在行业内有不少厂家具备良好的生产能力,但订单不稳定,随时可能会倒下。“那时候我就思考怎么能让服装生产的上下游一直到市场全部打通?单靠一些工厂自己转型是很难的。”她告诉记者,那时她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开始搭建“集合智造”平台。平台以大数据为基础,整合制造业上下游品质工厂,打造柔性生产共同体,提供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 “在平台上还有大型的样衣云仓,疫情期间只要有商家看中了样衣,就可以在平台上调动工厂生产出产品进行销售,依文自己也充分利用了这个平台。”夏华高兴地对记者说,“集合智造”平台带动了几百家工厂在疫情冲击下“活”了起来。 “作为服装产业的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发展,是我的梦想,也是我应该承担的一份责任。”她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伙伴加入“集合智造”平台,让疫情中迸发出的生产力量一直保持下去。 此外,依文保留了防护服的产能,准备开启医疗板块的发展。蝙蝠袖样式的防护服,不仅得到了医护人员的认可,也已经申请了相关设计专利,并在第二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亮相。 未来,依文将在医疗器械产业开辟一条全新赛道。“毕竟刚涉猎医疗这个领域,我们面临着拓展市场等方面的困难,现在也算进入了新的创业期。”夏华相信,就像依文服饰一样,专注于提高品质,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依文的医疗板块也能闯出一片天。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