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01-27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疫中的优势 |
|
作者:
■何翠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519 |
|
|
|
|
|
|
近日的河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河北省卫健委副主任、河北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医疗救治组副组长段云波答记者问时表示,中医药防治传染病,注重增强人体自身抵抗力和修复能力,注重维护整体平衡,这使得中医药在防治传染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本轮疫情防控中,采取中西医结合方式,对患者进行全力诊治,在总结去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中西医联合诊疗机制。 据介绍,现在所有患者全部实行辨证论治、“一人一方案”,均在第一时间接受中药汤剂治疗。各地还结合当前气候和城乡居民群体体质状况,制定了预防性中药饮片、中成药处方,集中煎煮制备预防性中药汤剂,向密切接触者发放,进行中医药干预。据悉,目前南宫市清肺排毒汤日供应量达9万袋。 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时,中医药抗疫成为一大亮点。数据显示,在新冠肺炎患者治疗中,中医药在湖北地区确诊病例参与率达75%以上,在其他地区超过90%。中医药防疫防瘟,也是千百年来中医在实践中的临床经验与智慧结晶。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时就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我国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去年,中医专家团队在武汉抗疫时的临床研究显示,102例中西医结合治疗轻症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缩短2天,临床治愈率提高33%,普通转重症比例降低了27.4%。事实证明,中医药及早介入,早预防早治疗,能大大提高治愈率。前不久,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河北省调研疫情防控工作时明确提出,“推动中医药早介入早干预,提高治疗有效性和治愈率”,这意味着不仅应充分重视中医在防疫中的作用,而且应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抗疫中的优势。 中医药抗疫的优势,笔者认为,还在于中医的治疗思路。中医诊断关注整体、辩证、对症论治,其核心是增强自身免疫力。“清肺排毒汤”拟方人、中国中医科学院特聘研究员葛又文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清肺排毒汤已在28个省区市广泛使用。现在疫情虽有一些变化,病毒有变异,但从中医角度来说,本质没有太大的变化,核心的病机没有改变。抗疫通方“清肺排毒汤”仍管用。 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指出,“中医主要是针对病人的病情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其实质上是通过调节病人自身的身体机能,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再跟病毒进行斗争。”对此,前不久笔者采访过的创新“小小方”中医调理茶创始人赵世校也表示,西医和中医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治病救人,但西医与中医的治疗思路有所区别,西医主要是采取消灭的办法,但中医不同,中医主张“不杀”,比如对于外来病毒,治疗思路是“请出去”。据了解,赵世校配制出的一款抗疫“小小方”中医调理茶在华人群体很受欢迎。 随着中医药在中国抗疫中收到显著成效,我国中医药“走出去”的步子也不断加大。2020年我国中药材出口数量为13.20万吨,同比增加8.1%;出口额65.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3.3%。与新冠肺炎疫情有关的中药材品种如麻黄、黄芪、当归、黄芩等出口数量都有不同程度增加。据报道,金银花、板蓝根等一度在国外药店卖到脱销。 当然中医药只是中医的一个方面,归根结底,中医药在抗疫中的优势更在于其中医思想与理论。一直以来,中医在传染病的预测与防治方面都有着深入的研究与积累。据记载,西汉以来的两千多年里,中国先后发生过321次疫病流行。几千年来我国抗击瘟疫的历史中,中医药未曾缺位。中医的千年抗疫经验,值得研究与总结。 此外,中医药治疗的低成本高疗效等优势,也是其亮点。对于深耕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能力研究的中医医学,我们应予以充分重视,并发扬光大。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