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01-26 第05版:五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山间“聚宝盆”变身就业“稳定器” |
|
|
|
|
|
|
60岁的潘老你家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计划乡加两村。这个乡所在的区域叫“月亮山区”,是当地知名的偏远贫困地区。2020年3月,作为贫困户的潘老你从老家来到位于县城东北部的车江坝区,投入到坝区的农业生产中,有了稳定工作。经过在坝区近一年的拼搏后,他于2020年底前脱了贫。“去年一年我在坝区的务工收入超过了2万元。”潘老你说,政府还在坝区边上的一家工厂为来自“月亮山区”的贫困群众安排了住宿,每天免费提供中、晚两餐盒饭,以确保他们住得暖、吃得好。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土地资源稀缺,山间坝子犹如宝贝,坝区因此成为发展农业产业的“聚宝盆”。潘老你所说的车江坝区有超过一万亩耕地面积,水热条件优越,更是“宝贝中的宝贝”。 “2020年以来,榕江县政府着力发展坝区经济。”车江坝区产业发展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杨胜军表示,县政府通过引进公司进行专业化、市场化运作,先后与全国16个一级批发市场签订了购销协议,实行订单化生产,解决了产销难题。 杨胜军强调,坝区建设推进以来,不仅成为榕江县发展新型农业产业的“聚宝盆”,还变身为山区群众就业的“稳定器”。坝区周边有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有5600多户、近2.4万名搬迁群众。据统计,2020年,坝区全年用工近25万人次,其中贫困劳动力超9.3万人次,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超4万人次;发放用工费2400余万元。 “在冬季换茬整地期间用工量少一些,目前日均约400人次;在春、夏蔬菜秧苗移栽和蔬菜成熟采收期间用工量最大,高峰期日均1700人次。”杨胜军说。 连日来,26岁的潘老桃在坝区忙碌地给土地覆膜,她是坝区周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富民小区的搬迁居民。之前,她负责在家带孩子。2020年4月以来,上幼儿园的孩子白天有了亲戚帮助照看后,她开始在坝区打零工补贴家用,除草、翻土、施肥、种菜、摘菜等,挣了超过1.5万元。有了坝区不断发展的农业产业,她就像有了稳定的工作“靠山”,对未来的美好生活也心生更多期盼。(罗羽)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