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1-01-25
2021-01-25 第02版:二版 【字体】大 |默认 |
上海市工商联建议:

大力推进数字化建设促民企转型升级

作者: 【记者杨联民上海报道】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453
    上海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和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分别于1月23日和24日开幕。数字化建设成为今年上海两会热词。上海市工商联向大会提交提案建议:大力推进数字化建设,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上海市工商联这份题为《关于大力推进数字化建设,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提案》表示,上海“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该《提案》认为,上海是国内工业互联网的高地,拥有一大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专业平台与服务商,能够有效助力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这是上海的先发优势。近期上海市工商联开展的上海地区民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一是民营企业数字化程度仍需提升。上海民营企业处于中高数字化程度,占比为51.7%,高于北京、江苏、天津和广东,但低于浙江的54.2%。二是人才流失问题相对突出。虽然上海数字化专业人才相对较多,但由于相关政策的弹性空间小,人才流失不容忽视。三是民营企业在研发和知识产权的投入与北京相当,略逊于江浙一带企业。这些都是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不利因素。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数字化转型和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潮头初显,数字重塑世界、数字领跑未来必将是大势所趋。上海能否把握这个机遇,成为新的领军者,关键就是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为此上海市工商联建议:
    一、坚持包容审慎原则,营造有利的制度环境。作为新兴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表现出线上线下服务整合、数据跨区域共享、远程协作办公等诸多新特点,需要政府在监管方式上做出相应调整。特别是在产业发展初期,相关政府部门要秉持包容审慎的原则,给企业成长留足空间;鼓励、引导企业在技术研发、专利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帮助传统产业突破发展瓶颈;打破各类抑制创新的桎梏,构建企业、社会、政府多方协同、共同治理的监管格局,营造有利的制度政策供给环境。
    二、发挥人才高地优势,大力引育各类专业人才。上海本地高校众多,优质教育资源丰富,在本轮科技革命中占据人才优势。上海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在推动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中,一方面注重吸引外来专业人才,在“抢人才”竞赛中勇当排头兵,在落户、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更为畅通的渠道,彰显特色优势,构筑海纳百川的人才“蓄水池”;另一方面重视培养本地专业人才,在政策层面激励引导其在上海工作创业,并为上海民营企业和优质毕业生双向选择给予更为优惠的政策供给。
    三、打造工业互联网升级版,加快企业数字化实践。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加大行业级、区域级、企业级平台培育力度,加快培育工业APP。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培育工业互联网服务市场,形成产业数字化转型规模化服务能力,加强技术攻关,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传统产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和标杆示范案例。提升企业数字化应用发展水平,引导民营企业主动加强数字化赋能,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主动与区块链、大数据、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有效嫁接,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四、积极参与全球数字治理,推出统一的技术标准。建议在借鉴和参照国际行业通行标准的基础上,政府相关部门、监管机构、标准化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共同推出一系列强制性标准,并根据后续情况不断加以完善,下好数字化转型的“先手棋”,打好创新升级的“主动仗”。同时,建议上海积极主导和主动参与全球数字治理体系的构建,以此推动国际数字技术领域呈现更多的“中国标准”。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