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0-12-01 第06版:六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青岛西海岸新区:龙头企业助力提升脱贫质量 |
|
|
|
|
|
|
【本报青岛讯】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充分汇聚社会力量,形成社会合力,培育省级扶贫龙头企业2家,通过带动相关村庄发展产业,提升脱贫质量。 省级龙头企业青岛盛客隆集团通过“公司+基地+农户+超市”模式,带动周边镇、村及其生产区的种植户和贫困户致富增收。 “盛客隆现代农业基地先后流转我们镇保子埠村及周边村庄1800亩土地,建成了高标准的绿色蔬菜基地,在保障租金收益的同时,为本地村民提供150余个长期就业岗位,村集体年均增收10%以上,农民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大场镇党委副书记董培岩介绍道。 在此基础上,大场镇政府还与青岛盛客隆集团合作,向园区注入专项扶贫资金410万元,建设了10个高标准大棚,可为村集体带来稳定扶贫收益14.4万元,为镇政府带来稳定扶贫收益9.7万元,集中用于17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巩固脱贫成效。 距离保子埠村30多公里的六汪镇朱家沟村是省级贫困村,经过对村情的考察后,2016年,青岛西海岸新区供销社投资2000万元进行“村园一体化”建设(即:园区与村一同规划、一体发展),帮助村庄攻坚脱贫。“我们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全部流转了该村215亩土地,该村村支书作为园区负责人,由他安排村民到园区打工,村民变成园区的工人,获得固定的收入。通过采取标准化、规模化种植,使贫困村与园区融为一体。”青岛西海岸新区供销社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王文武介绍。 目前,该园区建起了2个高标准暖棚、8个冷棚、300个种植拱棚,探索由传统的一年两季种植变为三茬种植的新模式,以种植土豆和大白菜为主、时令蔬菜为辅的模式进行种植,平均每天有20名左右村民在园区打工,收入在70-100元不等。 据介绍,2017年,该村村民人均收入1万元左右,2019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万多元,村集体获得上级扶贫资金,投入园区建设收取固定回报及村集体土地流转费,年增收30多万元,实现了村庄整体脱贫的目标。 “通过实施‘村园一体化’发展,建立了强村富民的长效机制,目前该模式已在全区13个村庄推广。今后,我们将在更大范围推广这一模式。”青岛西海岸新区扶贫办副主任张辉介绍。 据了解,青岛西海岸新区共有省定贫困村30个,市定经济薄弱村35个,截至2019年底,全区脱贫享受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3257户、5240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稳定脱贫,贫困薄弱村已高质量摘帽。(谭文宝路敦海)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