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0-11-06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自主创新也要善于国际合作 |
|
作者:
■李富永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514 |
|
|
|
|
|
|
最近,美国政府封杀微信的企图接连遭到失败。美国东部时间10月26日下午,美国第九巡回法院发布判决,驳回美国司法部此前提交的执行特朗普政府对微信禁令的动议。几乎与此同时,美国加州北区联邦法院也做出了同样的判决。 此前,美国政府封杀中国另一通讯企业TikTok的企图也在法院方面碰壁。虽然诉讼尚未完成,但可从微信诉讼的相关判决中获得支持。 从一开始的“山雨欲来风满楼”,到现在的“柳暗花明又一村”,微信与抖音在美国的一场风雨显示,即便是漫天乌云,也有云开雾散的一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社会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复杂多元的结构板块。尽管现在的特朗普政府和部分美国政客刻意破坏中美经济贸易合作,但中美经济贸易合作对双方互惠互利的本质是任何倒行逆施所难以改变的,美国社会需要中美经济贸易合作,打赢微信官司的主体不是中国的腾讯,而是美国的微信用户;对特朗普政府提起诉讼的,除了3000多家企业外,还有TikTok的雇员,其理由是封了TikTok后他就失业了。可见美国社会利益多元化的特点,将决定特朗普政府和其他政客终将不能得遂其意。 与美国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方面的决绝有所不同的是,美国在中美经贸方面,并没有形成举国与中国脱钩的意志,所以即便是在当下前者呈现新型冷战形态,但经济贸易方面,包括科技领域的合作空间依然存在。 放眼整个中美经贸,并没有真正脱钩,反而从今年4月份开始,中国又重回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位置,过去几个月甚至回到了历史之最。这发生在美国因疫情肆虐拖累其对外贸易总体走低的情况下。 美国对中国的经济霸凌集中在高科技领域,但毕竟目前打压的对象只限于点而没有扩大到面。芯片封杀的对象,除了华为之外并未覆盖整个移动通讯行业,小米、ViVo、Oppo等其他的国产手机,都没有受到断供,芯片设计领域仍然可以使用美国的ARM等辅助设计软件;在美国实体清单上的190多家企业、大学虽然名单不短,但终究在中国整体的科研队伍中和在经济总量中的比例有限。短期来看,美国对华技术封锁并未给中国经济带来太大影响。当然如果以后再出现变本加厉的情况又另当别论。但从拜登的竞选宣传看,没有理由在目前双方关系已经陷入谷底的情况下再予以加码。 由此看来,近一两年来笼罩在人们心头的乌云,未必一定会泻下倾盆大雨,很多人担心的“产业链断裂”和全面技术封锁,至少目前尚未发生。这启发我们对自主创新和对外合作的关系进行更冷静、更深入的思考,对峻急时刻的一些路径设计也要进行审慎的斟酌。关键领域的技术自主的确要聚精会神攻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领域都要亲力亲为,极端的产业闭环和全产业链的思维,恰好又和美国脱钩中国的思维如出一辙,其结果有可能刺激世界其他国家实行经济民族主义。过分依赖国际合作的确存在风险,但防范风险究竟要防范到什么程度?如果过分强调,就会导致事事都要从头做起,比如芯片,非常复杂精细,每一道工序都自己来做必然成本高昂,代价不菲。实际上,防范风险是一个底线思维,底线思维就是准确把握危险发生的概率,不能杯弓蛇影。如果把底线思维无限扩大,处处按照战时状态办事,势必付出巨大代价。 联想到最近国内出现的芯片全民大投资,如何处理自主创新和国际合作的关系问题,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当前的芯片投资热潮,不仅项目和主体多如牛毛,而且从设计的产品开发领域看,也是名目繁多,让人眼花缭乱。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就是全产业链意识所致。只想着自成体系,不顾及出品之后有没有竞争力;只看到身边有用户,就以为那就是自己的天然市场,而未从全球市场的角度考量。 国内分工都没有做到,更遑论国际合作?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