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0-10-23 第05版:五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数字货币或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
|
作者:
■本报记者杜鹃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273 |
|
|
|
|
|
|
区块链技术作为引领社会生产力变革的新力量,备受各界瞩目。作为区块链的一个应用场景,数字货币会怎样影响我们的经济生活?日前,在由中国经济传媒协会、华夏时报联合传媒区块链产业智库等机构发起,清华x-lab数权经济实验室、火链科技等机构支持的2020年第二期媒体高层区块链知识公益培训班(链媒班)上,中国银行原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业协会区块链研究组组长李礼辉表示,其中一个影响是去现钞,让日常生活更加简单,实际上也会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另一个影响是去中介,会让金融竞争更充分。 在李礼辉看来,区块链是多种技术的集成创新。而从应用角度来看,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 易等多个领域。 李礼辉认为,现在区块链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以金融为例,一是它可以构建一个大中小型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分布式的金融账本;二是金融对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比较高,联盟区块链技术来构建一个多方参与的分布式账本的架构就能够把事情做得更有效率。 区块链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数字货币。李礼辉将数字货币分为法定数字货币或人民银行数字货币、虚拟货币、可信任机构数字货币,以及基于可信任机构数字货币发展变化而成的超主权的数字货币四种。 李礼辉表示,法定数字货币主要有四方面的优势:首先,法定数字货币具有替代现钞、节省现金流通的成本的好处;其次,能强化支付系统的公共属性,推进普惠金融,可以让更多人利用这种支付系统;第三,可以保证金融交易的可靠性;第四,可以精准调节货币供应,加强货币市场流通的供应。 同时,法定数字货币也会带来三个方面的潜在风险:一是会削弱商业银行的初始信贷能力和盈利能力;二是它更容易触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第三个问题是,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会迅速扩大,大量存款会集中到中央银行,中央银行也要承担更加直接的责任。 那么,数字货币到底会怎样影响我们的经济生活?李礼辉解释称,其中一个影响是去现钞,让日常生活更加简单,实际上也会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二是去中介,会让金融竞争更充分。 目前法定数字货币是因为政府的背书而可信,如果其他机构发行的数字货币,李礼辉认为,要做到五个方面的要素才有可能被信任:一是具有公众信任机构的信任背书;二是具有商业价值的客户规模;三是具有可靠的金融交易和支付平台;四是具有可审计的金融资产做支撑;五是具有行政许可的市场准入。 虽然区块链技术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但李礼辉认为目前区块链发展还处在一个瓶颈状态,即规模化可靠应用的瓶颈。“我国的区块链技术研发要致力于突破规模化可靠应用瓶颈,包括隐私计算技术、真实性监督机制、智能合约技术、密钥技术、多元化技术平台集成以及应用程序的可靠性。”他表示,这几年中国在区块链专利的申请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但在某些基础领域我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数字技术的平等是数字经济平等竞争的基础。”李礼辉认为,只有补齐短板,我们才能跟西方国家真正建立平等竞争互利的关系。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