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0-10-23
2020-10-23 第04版:四版 【字体】大 |默认 |
服务好下乡企业 让资本下乡更有动力

“诸城模式”持续注入新动能

作者: ■诸联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065

    山东省诸城市持续创新提升“诸城模式”,鼓励引导工商资本下乡,深入推进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三区”共建共享,努力探索乡村振兴片区化发展新路径。
    近年来,先后荣获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山东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县称号,入选全国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示范县、首批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让工商资本下乡更有动力
    这些年,加强政策引导,诸城市制定了《诸城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推进“三区”共建共享的实施意见》,规划建设了18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40个“三区”共建共享示范区,为工商资本下乡拓展空间。出台了《鼓励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持政策》《关于鼓励引导城市工商资本下乡打造乡村振兴“诸城模式”升级版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实施“百企建百园”行动,在项目立项、用地用电、金融信贷等方面给予扶持,让工商资本下乡更有动力。
    让工商资本下乡,他们充分发挥好了商会的牵线作用。
    充分发挥工商联(总商会)上联企业、下联农户的优势,在17处镇街园区全部成立商会组织,鼓励引导企业投资农业农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自2017年以来,诸城市共有180多家工商企业下乡,总投资110亿元,建设各类现代农业园区114个。南湖生态经济发展区引进东方园艺、万兴公司等工商资本,总投资50亿元,建设了占地2万亩的常山绿谷田园综合体,入选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
    此外,社企协同也成为诸城的有效抓手。诸城市208个农村社区全部成立社区公司,积极盘活开发集体土地、山林等资源,吸引工商资本发展现代农业项目。
    把下乡企业服务好
    近年来,诸城市每年流转土地10万亩以上,新发展高效经济作物30多万亩。诸城市农村社区全部设立土地流转和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用转包、租赁、互换、托管等模式,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全力保障工商资本下乡的土地需求。
    在资金扶持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统筹整合涉农资金8.62亿元。设立市属国有企业禾融农业科技集团,采取“国有企业投资、社区公司组织、农户租赁经营”模式,新发展大樱桃和矮化苹果2万亩,计划5年发展到20万亩。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累计发放涉农贷款476亿元。建立政银保合作模式,深入开展“鲁担惠农贷”,共办理贴息贷款7亿多元,农业保险承保面积111.5万亩。设立5000万元启辰新动能转换股权投资基金,撬动仙坛公司投资30亿元。
    近年来,诸城实施农业人才培育工程,每年培训农业技能人才2000多人次,选聘各类“土专家”60名,引导信得科技、得利斯、惠发食品等企业设立专业培训机构。加大重点专业人才引育力度,入选农业领域“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人,入选齐鲁乡村之星7人。实施农业科技展翅行动,建成潍坊市级以上农业类研发创新平台107家。投资1.2亿元建设国家级农林科技孵化器,年可培育优质苗木1000万株,被确定为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
    在诸城,大力推进“一件事一次好”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为健全服务保障机制,当地实施高效诸城建设攻坚行动,落实领导干部联系包靠责任制,对工商资本下乡重大项目实行顶格推进,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推行“项目开工直通车”,探索“两制两整合”,率先实施全领域无差别“一窗受理”。
    把多方利益统筹好
    统一思想,把多方力量统筹好,是近年来诸城积累的成功经验。
    在诸城,统一干部思想,引导各级干部大力推进工商资本下乡;统一企业家思想,引导工商资本抢抓乡村振兴机遇;统一群众思想,引导农民群众积极支持工商资本下乡,有效解决不想干、不敢干、干不了、干不好等问题,通过流转土地、进园打工、入股分红、合作经营等方式,多渠道增加收入。
    统一各方思想,还要维护好各方利益。
    近年来,诸城创新了很多新办法新模式,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广“大园区、小农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创新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发展“农业+文化”“农业+民俗”“农业+旅游”等新业态;创新完善利益链接机制,采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模式等等,保证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诸城,目前发展起田园综合体30个,发展千亩现代农业基地50个。其中,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大源田园综合体总规划占地面积1.5万亩,总投资10亿元。
    总投资2.2亿元的华山榛业田园综合体,发展平欧大果榛子2.3万亩,与12个农民合作社、5000多个农户结为产业化联合体,全部达产后年可实现经营收入6亿元,带动周边20个村庄的农户致富,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帮助132个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仅仙坛亿只肉鸡产业生态项目,由公司提供鸡舍和设备,农户“拎包入驻”代养,每只肉鸡保底净收入1.5元-2元,一栋鸡舍占地约1440平方米,年可出栏肉鸡18万只,农户净收入就可达20万-30万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