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0-10-13 第05版:五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广西数百万贫困人口依托产业帮扶增收 |
|
|
|
|
|
|
近日,在位于中越边境地区的广西崇左市龙州县上降乡梓丛村百香果种植基地,一箱箱百香果通过电商被销往各地。 梓丛村村民宁封安说,去年开始,他承包村里百香果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的30亩百香果,今年收入好几万元。百香果是梓丛村重要的脱贫产业。2019年开始,村“两委”将80亩百香果基地承包给种植户管理,4户村民与合作社达成承包协议。基地为80多户农户带来土地租金收入,还提供10多个工作岗位。梓丛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国成介绍,村里百香果处于盛产期,预计今年销售收入20多万元,将为村集体经济创收超过2万元,为62户入股贫困户每户创收300元以上。目前,梓丛村已脱贫摘帽。 在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者浪乡么窝村,今年5月成立的村民合作社,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承包经营470亩茶园,吸收贫困户到茶园管护茶树、采摘茶叶,以就业扶贫方式助农增收。么窝村驻村第一书记黄远声说:“目前合作社带动95户102人就业,其中贫困户76户81人,占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40%多,一年预计带动群众增收共计40多万元。” 除了特色种植业,许多贫困地区在特色养殖业方面精准发力。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创新推行“贷牛还牛、贷羊还羊”和粮改饲等生态种养模式。河池市副市长、都安县委书记陈继勇说,都安县“贷牛还牛、贷羊还羊”产业累计带动13.28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近年来,广西将壮大扶贫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构建形成“县有扶贫支柱产业、村有扶贫主导产业、户有增收致富产业”的产业脱贫格局。今年以来,广西累计发放产业奖补资金39.56亿元。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广西已脱贫的450万人中,有426万贫困人口通过产业帮扶实现增收,占脱贫人口的94.67%。(何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