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0-10-13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双节”成绩单提振经济发展信心 |
|
作者:
■姜珊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041 |
|
|
|
|
|
|
“英雄城市”武汉成为旅游热门打卡地,黄山景区再度开启“人从众”模式,在重庆游客8天吃了1000万桌火锅,各地高速公路交通流量井喷式增长……今年国庆与中秋撞了个满怀,在这个加长版假期中,流动的中国再现勃勃生机和活力。 假期消费历来是观察中国经济的重要窗口,今年双节假期是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的第一个长假,在这一特殊之年显得更为不同寻常。 据媒体报道,双节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铁路发送旅客12687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全国零售和餐饮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约1.6万亿元,日均销售额比去年国庆假期增长4.9%;网联平台共处理资金跨机构网络支付交易133.92亿笔,金额达7.23万亿元;国庆档电影票房达39.2亿元,为中国影史国庆档第二票房……一系列数据表明,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国内消费能力和消费市场前景依旧广阔,经济复苏的步伐不断加快。 当前,全球仍面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严峻挑战,世界经济陷入低迷,中国双节假期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不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复苏活力和光明前景,也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发展信心,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当然,这一成绩来之不易。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更是一场严峻的大考。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用1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在全球率先走出疫情的阴霾。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出台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速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节期间,在如此庞大的消费场景和巨大的客流量情况下,国内没有发生聚集性疫情,未发生疫情二次反弹,显示出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以及一系列刺激消费举措的强大效能,说明我们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了世界前列,经受住了假期的“压力测试”。 当前,我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复苏仍然任重道远。通过这个特殊的假期,我们体味到了中国经济复苏的浓浓暖意,相信凭着这股信心和底气,面对风险挑战,中国这艘航船将无惧风雨,乘风破浪,在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继续坚定前行。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