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0-10-13 第02版:二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章根明: |
标准化助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
|
|
|
|
|
|
浙江是最早实施标准化战略的省份之一,民营经济标准化是浙江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最大特色。早在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作出重要批示“加强标准化工作、实施标准化战略,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积极推进,取得实效。”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浙江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努力构建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时代浙江标准体系和标准化工作体系,不断擦亮民营经济的“金字招牌”。 第一,浙江标准化,民营企业是“主力军”。一是民营企业是制定标准的主要力量,近5年来以浙江省为主制定了2019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其中80%以上由民营企业主导或参与;浙江省累计研制“浙江制造”标准近1800项,民营企业主导制定占80%以上,实施比重达到90%以上。二是民营企业标准构成浙江标准体系的主体内容,全国统一平台中,浙江省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公开企业数量全国第一、标准数量全国第二,有4.4万家浙江企业自我声明公开19.6万项标准。全国评出的381个企业标准“领跑者”,浙江占60个,基本都是民营企业。三是民营企业在产业对标达标提升中起主导作用,在全国“百千万”对标达标行动中,浙江省188个产业、9500多家民营企业参与对标达标,发布对标方案730多个,形成对标结果14000多项。专项行动排名前10位的试点城市中,浙江省占了6席。 第二,浙江标准化,是民营经济的“主引擎”。一是标准助力民营企业“走出去”,浙江省创新“一份标准、一次认证、多国证书”模式,发出国际合作认证证书198张,打造民营企业出海的标准“通行证”。加强“一带一路”标准化战略研究,组建金砖国家标准化研究中心,举办义乌国际小商品(标准)博览会,助力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二是标准助力民营经济“强起来”,打造支撑区域公共品牌的“品字标”标准体系,2019年“品字标”企业营业收入约7252亿元,增幅6.3%,领跑全省(5.9%),优于全国(5.6%)。台州市通过制定实施优于日本标准的智能坐便器团体标准,智能马桶产业质量合格率从12.5%迅速提升至100%,产值由20亿元增长到75亿元。三是标准助力民营经济“数字化”,依托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龙头企业,争取ISO/TC321秘书处落户杭州,主导制定电子商务领域2项国际标准,发布23项地方标准。建设数字经济标准创新联盟、智能制造标准联盟,助力电子商务、新零售、eWTP等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第三,浙江标准化,民营经济领域是“主战场”。一是强化标准意识,让民营企业制标、对标、采标、达标、提标更加自觉。全面开展“标准化+”行动,研究出台鼓励商会开展团体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组建全省团体标准联盟,完善团体标准带动产业发展的机制。全省团体标准制定组织268家,发布团标2600余项,数量居全国第一。二是强化政策激励,让民营企业制标、对标、采标、达标、提标更加积极。设立标准化战略专项资金,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设立省政府标准创新贡献奖,最高奖励100万元,评出获奖单位24家,其中民营企业12家,确立了支持民营企业标准创新的鲜明导向。三是强化改革赋能,让民营企业制标、对标、采标、达标、提标更为便利。建成由12项地方标准构成的“最多跑一次”标准体系,主导制定《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指南》等国家标准,以标准化推进营商环境最优省建设。 下一步,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进一步与工商联紧密合作,围绕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以标准化助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让标准化成为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亮丽风景线。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