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0-09-30
2020-09-30 第06版:六版 【字体】大 |默认 |

重庆传统企业加速“上云”力促精益生产

作者: ■黄兴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691
    
    客户在手机App下单后,系统实时提交生产计划;智能调度系统开展智能排产,实现砼车、泵车在线匹配;在智能化生产之外,系统还对成品自动取样、检测……走进重庆建工南部混凝土有限公司调度中心,只见所有订单、生产、质检、物流等信息均集纳在一块大屏上,老行业“新智造”令人印象深刻。
    “过去行业内‘生产靠吼’‘检测靠手’,难以摆脱粗放、原始的刻板印象。通过智能化改造,推动企业‘上云’,我们实现了生产过程智能化控制,公司工人减少24%,运输与泵送效率提高21%,产能利用率提升32%。”重庆建工南部混凝土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富春说。
    这家企业的变化,是重庆传统企业“上云”推动精益生产的缩影。近年来,随着要素价格攀升,一些工业企业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向云服务、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化技术要效率,成为重庆众多工业企业的转型突破口。重庆市经信委发布的数据显示,近3年来重庆已累计有5.5万户企业“上云”。
    作为具有20多年汽车电子生产历史的重庆集诚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原先颇为传统的生产方式而困扰:小小的电子主板有时需贴上千个电子元器件,误差更需控制在极小范围,效率大受影响。公司负责人表示,企业通过“上云”并应用工业互联网,依托标识解析技术实现“一物一码”,不仅提高了生产操作准确率,更减少了2/3的生产时间。
    依托数字化技术,产业链资源也可在“云端”轻松获得,极大便利了企业生产经营。企业加速“上云”,离不开互联网“硬核”支持。在重庆南岸区,当地与阿里云联合打造的飞象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沉淀大量细分工业领域的解决方案,未来将服务4000家重庆企业。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