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0-09-15
2020-09-15 第06版:六版 【字体】大 |默认 |

提升品质打造品牌地理标志助力精准扶贫

作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728
    “桑植白茶”“炎陵黄桃”“张家界菊花芯柚”……这些既是地方特产,也是受保护的地标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运用,有力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和农户增收,在脱贫攻坚中起到重要作用。
    莓茶是生长于武陵山脉、以张家界为核心生长区域的小叶种显齿蛇葡萄植物,由于口感甘甜可当茶饮,当地山民世代饮用。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市场规模有限、无统一工艺标准,莓茶无法形成品牌效应和产业规模,难以成为农户增收的稳定来源。
    近年来,张家界永定区着力打造“张家界莓茶”品牌,制定了种植技术规程和初加工技术规程,并已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有力提升了莓茶的市场影响力。
    目前,永定区莓茶加工产品注册商标达23个,莓茶产业近两年已带动7000多户农户脱贫,实现近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人均增收约4000元。
    湖南省桑植县则以白茶产业作为脱贫攻坚重要抓手,全力打造“桑植白茶”品牌,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核算”,各企业“共同销售”,同时对质量安全严防死守,壮大“桑植白茶”产业。
    目前,“桑植白茶”已发展成为桑植茶叶经济的核心产业,现已培育出12家龙头企业,2019年年产“桑植白茶”1700吨,年产值达2.8亿元。桑植县现有茶园面积7.9万亩,全县茶产业从业人员7.45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200户3.5万人。
    地理标志是保护特定地区产品的特性、声誉和其他特征的重要知识产权,对于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农民收入、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截至2020年6月底,我国累计批准地理标志产品2385个,核准专用标志使用企业8811家,累计注册地理标志商标5682件。(张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