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0-09-01
2020-09-01 第06版:六版 【字体】大 |默认 |

黑龙江通河:“文明花”喜结“致富果”

作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721
    王仲明是黑龙江省通河县通河镇桦树村驻村第一书记,2015年刚来到村里时,桦树村还是省级贫困村,一条“臭街”最先横在了王仲明面前。
    环境能改变人,扶贫首先要改变村容村貌。一开始,王仲明想让大伙儿跟他一起义务清扫街道,村干部挨家挨户动员党员、村民代表,再由这些人动员村里的亲朋好友,大家逐渐拧成一股绳。村里的党员干部和老年协会开始带头包街清扫。现在沿街村民每天定期自发打扫街道。
    环境改善促进了村民素质提高,随手扔垃圾、乱倒污水的现象早已不见,取而代之是村里的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年过八旬的马忠良连续4年制作大酱、酱菜,年增收1万多元;贫困户迟书宝靠出售散养鸭蛋实现脱贫;桦树村不仅脱贫,还入选全国村级“乡村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
    好村风要靠好制度。在距离桦树村不远的另一个省级贫困村富林镇长兴村,变化也在悄然发生。近年来,长兴村制定了村规民约,成立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现在村里重大事项都要经过评议,道德评议活动定期开展,选出好儿媳、好儿女、好婆婆等“先进村民”,倡导厉行节约、红白喜事不大操大办,村风为之一新。
    2016年,长兴村成立了大果榛子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300亩土地栽植榛子,村里2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利用贷款入社,一年可获分红3000元;在榛子树下套种寒地玫瑰、蒲公英等经济作物,村里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村里还建有农业示范园,种植2000多亩有机水稻,在市场上广受欢迎。
    实现全面小康不仅代表着物质财富的积累,也有精神文明的富足。通河县县长贺业方说,文明乡风就像朵朵盛放的花,让昔日贫困村变身先进村,结出了颗颗“致富果”。
    (王春雨杨思琪黄腾)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