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0-08-18
2020-08-18 第07版:七版 【字体】大 |默认 |

绣花式就业扶贫绣出“金色村庄”

作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716
    【本报乌鲁木齐讯】天山深处的也什克勒克村变了,变得连生活在这里的500余户牧民都不敢相信。千里牧野,金色村庄,让牧区彻底改变的是当地连续施行的绣花式就业扶贫。
    就在3年前,哈萨克语意为“金色村庄”的新疆特克斯县也什克勒克村还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通往县城的路,坑坑洼洼,村里牛粪马粪满地流,房屋破破烂烂。牧民常年迁徙夏牧场和冬牧场之间,生计依赖牛羊,医疗教育无法保障。
    变化从2017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民政局“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队来到这里开始加速。工作队全面走访入户、摸清实际困难,走进最偏远的牧民家中,甚至坐汽车、骑摩托车、骑马9天走了1200多公里。
    工作队随后盘活当地畜牧优势,在村里成立山羊养殖、褐牛养殖、养蜂等7个合作社,贫困户入股分红,牧民的传统技术没有丢。去年,560名贫困户分红近15万元。
    有条件去附近县市务工的300余名牧民,工作队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在餐饮、酒店、维修、建筑等行业实现就近就业,收入增长,周末还可以回家照顾家人;年轻人有冲劲儿、愿意去开阔眼界的,工作队对接南京LG熊猫电器有限公司,帮助百余名牧民走出大山、到现代化企业就业;无法外出务工的,村里建起贫困户就业富民市场,超市、理发店、餐馆、甜品屋等一应俱全,贫困户就地就业,还方便了村民日常生活。
    这些绣花式就业扶贫举措连续施行,祖祖辈辈拿着鞭子的牧民成了厨师、挖掘机司机、熟练技术工人、农家乐老板……生活彻底改变。
    2019年,也什克勒克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至16784元,比2016年翻了近两番,村基层组织被评为十星级基层组织,曾经的贫困村变成了真正的“金色村庄”。(熊聪茹张啸诚)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