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0-08-18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特斯拉要学会善待中国消费者 |
|
作者:
■陈雪根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652 |
|
|
|
|
|
|
这两天,一件有趣的事成了热点。消费者参加拼多多和平台商家宜买车共同举办的团购活动,获得了2万元补贴后,去特斯拉官网下单购买了特斯拉Model3,但特斯拉居然拒绝交付。特斯拉的霸道行为引来无数的围观者。 在一片质疑声中,特斯拉拒绝了湖北一位拼多多团购车主的提车要求,却让上海的一位团购车主顺利提车。同样拿了拼多多补贴,同样下的订单,走的是同样的流程,两个消费者在特斯拉面前,得到了不同的对待。这让本已沸腾的舆情火上浇油,在特斯拉眼中,消费者权益难道还有三六九等?特斯拉略显小气的行为,多少损害了它一直以来在公众中努力维护的良好品牌形象。 其实,特斯拉拒绝拼多多团购车主提车要求的那些理由一个都站不住脚。特斯拉说,它并未与宜买车或拼多多就该团购活动有任何合作,也未与宜买车或拼多多有过任何形式的委托销售服务,亦未就此次团购活动向宜买车或拼多多销售过任何特斯拉生产车辆。这里,特斯拉显然搞错了流程。拼多多及其宜买车的团购活动跟特斯拉确无合作关系,特斯拉确实也没有授权委托这两家公司销售其产品,更没有预先把车卖给他们两家,拼多多只是给参与团购的消费者每人2万元补贴,这种补贴是拼多多百亿补贴计划的一部分,只要纳入其计划,任何商品都有可能获得额度不等的补贴,并非特意针对特斯拉,拼多多是直接补贴给消费者,跟特斯拉并不发生任何来往。因此,特斯拉的这个说法,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无法构成其拒绝交付的理由。 特斯拉拒绝交付的另一个理由是,特斯拉中国多次公开明确表示特斯拉官方网站为新车唯一正规购买渠道。在特斯拉与客户签署的购车协议中也有明示,任何涉及转卖的订单,特斯拉有权单方面解除该协议。这里的关键是“转卖”。何为转卖,通常的理解是,我先把东西买下来,再把东西卖给别人。而在这次拼多多团购事件中,参加团购的消费者是在获得补贴后,由其本人直接在特斯拉官网上下单订购的车子,消费者本人展示了其转账的流程单据,并声明车子系本人自用且无任何转卖意愿和意图,其购车用车也未有任何“恶意”。特斯拉如果以此为理由解除合同,显然不符合它自己定下的规则,更得不到中国法律的支持。 不少中国消费者进一步质疑特斯拉,在韩国,特斯拉从国家和地方可以拿到大约11万元人民币的补贴,在中国,特斯拉Model3也可拿到大约2.5万元人民币的新能源补贴。而且此前Model3在中国市场的落地价高达45万元,今年1月售价仅为29.9万元,5月份,再次降到27.155万元。一年时间不到,贬值就达数万元。车价水分如此之大,消费者自然有理由质疑特斯拉,为何你可以从国家拿补贴,我就不能从拼多多拿补贴? 有媒体还注意到,特斯拉在中国和美国市场关于订单取消的定金规则上,存在明显不同。在美国,如果特斯拉认为客户有恶意而取消订单,则需要将定金返回给消费者。而在中国市场,只要消费者有任何希望维权、要求退款的行为,特斯拉就可以以“怀疑有其他非善意目的”等理由拒绝向车主交付新车,且不退定金。对此争议,特斯拉并未给予正面回应。法律专家指出,如若订购合同的细则不同,那么特斯拉就存在消费歧视问题。在拼多多团购事件上,特斯拉对待湖北和上海消费者的不同做法,显然很难消除公众对于特斯拉没有公平对待消费者的指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等方式约定消费者支付价款后合同不成立,因此合同成立后特斯拉单方解除订单是违约行为。在市场上拥有技术和市场优势的任何经营者,首先应该依法经营,同时,千万不能透支消费者信任。拼多多方面已经公开表示,他们支持消费者依法维权,并将积极落实车辆交付工作。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版图上,特斯拉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在中美经贸关系上,特斯拉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特斯拉应以平和的心态善待消费者,不能因为地域不同、肤色不同、信仰不同,销售上就有区别。消费者有理由期待,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上,特斯拉能成为无可挑剔的模范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