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0-07-29
2020-07-29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优化营商环境要多做“减法”

作者: ■何翠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641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推出了很多“新招”“实招”,重点围绕提升投资建设便利度、简化企业生产经营审批条件、优化外贸外资企业经营环境、降低就业创业门槛、提升涉企服务质量和效率、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等6大方面,提出20条举措,涉及66项具体改革措施。
    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企业加快复工复产。为尽快走出疫情影响、加速恢复经济发展、实现“六稳”“六保”,《意见》推出优化营商环境新20条、打出政策红利“组合拳”,无疑将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发展。
    近年来营商环境已成聚焦点。2019年10月世界银行发布《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的全球营商便利度排名继2018年大幅提升32位后,2019年又跃升15位,升至全球第31位。由于“大力推进改革议程”,中国连续两年跻身全球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2020年1月1日起我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施行。
    营商环境是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据研究,企业营商环境指标排名表明,多数发展中国家企业营商环境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经济发展也落后于发达国家,国民收入自然也偏低。
    近日“中国县域营商环境研究”课题组对外发布的“2020中国县域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表明,高水平营商环境县域呈现连片分布态势,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主要聚集地;其中浙江、广东、江苏表现尤其亮眼,百佳示范县市前十名悉数位于东部地区。其调查表明,我国县域营商环境的优化工作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直接影响着招商引资,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区域内的经营企业,关系着区域的经济状况、财税收入、社会就业等。营商环境,不仅事关国家或区域的竞争力,而且事关企业的发展与兴衰。世界银行研究表明,良好的营商环境会使投资率增长0.3%,GDP增长率增加0.36%。各国均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制胜法宝。
    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提高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需要,而且是企业发展普遍的呼声。优化营商环境,本质上还在于减少企业经营的制度交易成本,如对产权及自主经营权的保护、对市场交易规则的确立与保护、减少市场交易的障碍与壁垒等。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放管服”营商环境的改革,赢得企业好评。
    有专家呼吁,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点在于切实解决项目审批这根难啃的“硬骨头”,此次发布的《意见》回应了相关呼声。如优化再造投资项目前期审批流程,推动对可行性研究、用地预审、选址、环评等审批事项实行编报一套材料;进一步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对社会投资的小型低风险新建、改扩建项目,由政府部门发布统一的企业开工条件,企业取得用地、满足开工条件后作出相关承诺,政府部门直接发放相关证书,项目即可开工。
    针对企业办事过程中的痛点难点,《意见》要求对企业日常经营中面临的各类行政事项进一步做“减法”,在20条新举措中有一半以上与“减”字相关。如鼓励引导平台企业降低平台佣金等服务费和支付环节手续费、进一步优化货物进出口申报模式、推动网上办事等,在多个领域多次强调减手续、减材料、减成本、减时间,用“减法”优化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谋便利。
    《意见》还在市场准入、人才流动和创新创业上进一步降低门槛,利于人力、技术、信息等多种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事实上,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没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再好的企业、再好的产业都难以发展;没有良好的营商环境,经济持续发展就成为一句空话。当前因疫情影响,外贸市场承压、经济发展面临挑战,优化营商环境更为迫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向营商环境要生产力,则更为重要。对于政府来说,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一种服务方式的转变,更是一场思想认识的变革。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