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0-07-20
2020-07-20 第05版:五版 【字体】大 |默认 |

后疫情时代助推湖南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 ■陈潇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152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如何有效应对和抵消疫情负面影响,加快推动湖南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发展格局,是当下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事关全局
    民营经济活全局活,民营经济兴全局兴。民营经济是湖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2019年,湖南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8.2%,占GDP的61.4%;全省进出口总额,民营占比76.6%,对全省进出口增长贡献率95%,已壮大成“湘企出海”主方阵,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民营经济挑大梁。
    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民营企业当主力。2019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8.3%,增速比全部投资高8.2个百分点,在中部六省中位居第三。民营企业是湖南省“引进来”的主力源。“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开展以来,湘商回湘投资热情高涨,2019年第九届全球湘商大会,签署各类投资合同、协议项目237个,总投资1660多亿元,引进资金1633多亿元。目前全省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95%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在民营经济领域,民营经济是保就业、保民生的关键,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湖南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
    企业生存困难。本就“散小弱”、产业层次偏低的湖南民营企业,疫情影响下,困难叠加、雪上加霜。目前湖南销售收入突破千亿的民营企业仅两家,缺少“航母级”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规模效应不强,加之传统产业比重过大、层次偏低、同质化竞争严重,企业生存堪忧。
    创新短板凸现。湖南省非公有制工业企业研发人员占其从业人员比重为3.3%,比国有控股企业低2.6个百分点,拥有发明专利数量5-30件的企业占比36.6%,30件以上的占比7.88%,少于5件的占比55.79%,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要素支撑乏力。中小民营企业反映最为突出的融资难融资贵、结构性招工难用工贵、创新人才技能型人才不足等难题久攻不克。44.56%的民营企业反映流动资金紧张,45.1%的企业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53.5%的企业反映存在用工短缺。
    服务平台偏弱。以各类外向型平台为例,湖南的数量在中西部处于前列,但许多平台作用发挥不够。离岸结算、跨境电商、保税交易展示等新型平台建设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外贸配套服务平台功能缺乏,社会中介咨询服务机构培育欠缺,企业难以享受到各类专业服务。
    发展环境欠优。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下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但一些顽瘴痼疾的彻底消除还需付出长期努力。各级政府出台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有的企业不清楚,有的“干货少”,有的不落地,企业获得感不强。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时不我待
    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缺一不可,既需要民营企业自身发力摆脱困境、加速攀升,也需要政府形成全方位的政策支撑、共同发力。“后疫情时代”,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要聚焦以下“五个关键”。
    产业层次要高。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活下来”是硬道理,“怎么活,又活好?”数字化是最大机遇。要聚焦“产业层次要高”这一主要矛盾,加快推动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抢占“传统产业+数字化”跨界先机,要出台支持政策,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以制造业为主战场,瞄准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加速推进湖南制造向湖南智造转变。
    创新能力要强。要牢牢抓住“创新”这个关键支点和核心动力,围绕产业链加快布局创新链,聚焦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中民营经济代表性企业的培养壮大。依托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各类工业园区,加快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着力培育大型领军民营企业,打造龙头引擎,以此带动产业上下游,形成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的产业生态体系,相互借力、共生共荣。
    要素支撑要硬。积极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更加重视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营造,强化资金、技术、人才、服务等要素保障向企业创新的关键节点聚焦。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服务力度,融合各部门创新资源,突出产学研融合、军民融合、科技资源融合。加快实施芙蓉人才行动计划,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服务举措要实。着眼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步伐,完善“一网通办、在线办结”,让“数据网上走”。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政策工具,“强化对稳企业金融支持”一揽子政策落地落实,便利企业获得资金支持。支持优势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出口“绿色通道”“直通放行”制度,推动“湘企出海”。
    营商环境要优。虽然国内疫情得到有效遏制,提升了市场投资吸引力,长期看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负担和费用,既是应对当前经济下行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未来仍然需要深化“放管服”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标准,降低市场主体行政成本,推进简政便民,强化公平公正监管,为各类市场投资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激发企业投资信心和创新活力。
    (作者系湖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