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0-07-01 第06版:六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绿色交通”守护“绿色茅台” |
茅台厂区试行车辆单双号限行制 |
作者:
■戴世锦本报记者管弦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3740 |
|
|
|
|
|
|
6月28日茅台开启为时一个月的单双号限行试运行。据了解,目前在我国西南区域还没有城市实施单双号限行,茅台集团不仅开了先例,也成为全国首开先河的企业代表,为绿色茅台增添了"硬核注解"。 6月28日5时28分,一辆车牌号为“浙G****6”的白色轿车驶进茅台集团,成为了茅台集团单双号限行试运行第一天,经新包装车间卡口处进入厂区的第一辆车。 据茅台集团综治保卫处介绍,截至6月28日14时,茅台集团单双号限行第一天录入系统的有3000多辆(试运行第一天存在部分漏拍),如果不算制酒制曲车间员工,相较以往同期9000辆的高峰数据,今天平均减少了六成左右。 据了解,目前在我国西南区域还没有城市实施单双号限行,茅台集团不仅开了先例,也成为全国首开先河的企业代表,为绿色茅台增添了“硬核注解”。 道路通畅没有缓行 6月28日6时,从茅台新厂大门到新包装车间卡口处,道路通畅,1分钟之内只有几辆车通行。靠近新包装车间的路边,立着一块电子显示屏,上面显示需要立即驶离厂区的车牌信息。 2月17日,茅台全面复工复产时,从早上4点半起,经新厂大门进入的车辆川流不息,然而今天从新厂大门到新包装广场,平时蠕动得像蜗牛爬的汹涌车流,突然有了加速的快感。感觉一夜之间,茅台厂区道路突然变宽了。 7时15分,车流量开始增加,媒体发现,从3分钟通行30辆,到7时30分,变成1分钟通行23辆。“以往这个时段是第二个高峰,一般1分钟要通过70辆车。”茅台集团综治保卫处处长何清云说,现在车流量还是明显减少。 据了解,茅台单双号限行于6月28日开启为时一个月的试运行,为了配合单双号限行措施的实行,茅台三四十名工作人员出动,在新包装、下厂大门、制曲六车间后路口、污水处理厂、横二路二十一车间路口(2个),共6个卡口设立了执勤岗位,并设立了联合巡查小组,检查单双号限行措施运行情况。 “从6点钟开始算,目前只有1辆单号车进入。”早上6时6分,负责新包装车间卡口的特勤人员王杰波今天的工作,主要是负责统计6点到9点高峰期通过的车辆数,发现问题并提醒违反单双号限行规定的车辆。 5年时间酝酿“绿色交通” 据介绍,“绿色交通”是贵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调研茅台时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众所周知,独特的酿造环境对茅台酒的品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茅台实施单双号限行一直是企业发展过程产生且亟需解决的问题。 茅台最早在2015年酝酿“绿色交通”,2019年年初开始有序推进单双号限行,因为事关职工出行,所以相关方案反复调整征求意见,最终才确定《茅台集团交通管理实施方案》,决定从2020年6月28日起试运行一个月后正式启动单双号限行。 试运行期间,茅台集团将通过“公务车+私家车限行”运行的方式保障上下班,通过“单双号”限行分流模式和区域管控模式措施,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实现车辆通行有效管控。 据悉,茅台将车辆分流到不同的通道口进出,本部厂区各通道口以内的区域,包括车库、车场停车都受单双号限制。外来车辆,如果没有绿色和红色通行证,均需遵守单双号限行,否则一小时之内必须驶离厂区。 单双号限行试运行期间,日历单数日奇数车牌可通行,日历双数日偶数车牌可通行,茅台集团休息日允许进出的所有车辆不受单双号限制。车牌末位数为英文字母的,按偶数车牌管理。 待7月28日正式启动单双号限行后,各卡口将落杆,所有车辆凭通行证、上岗证或相关证明,按照分流渠道进出厂区。 职工点赞提前10分钟到岗 据介绍,茅台此次推行单双号限行,硬件和软件基础投入大力度。首先是硬件上,确保车辆采购、基础设施建设、人员经费、管理费用等方面的投入。为确保生产经营不受影响,保障员工通勤,茅台通过“公务车+私家车限行”运行的方式保障上下班,用134辆公务车充分保障限行过后的运力。 按不同工种,拟定了发车时间、到岗时间、乘车人数、所需公务车数。例如制酒制曲有早中班之分,最早的公务车将在4点发车。厂区内部采取厂区循环的方式保障工作需要,外部则采取固定站点乘车方式接送员工上下班,公务车运行各线路覆盖了中枢主要街道。 在软件设施上,茅台信息中心在完成卡口基础设施建设及智能抓拍系统建设的基础上,推进厂区交通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此外,还通过多种载体积极宣传绿色出行及车辆限行措施,提高员工主人翁意识,发动员工主动参与,得到了茅台员工的点赞。 6时24分,第一辆公务车驶入新包装车间卡口。“乘坐公务车,道路比较通畅,到岗时间比以往提前了10分钟。”一位茅台员工认为,减少车辆进厂会减少环境污染,更有利于茅台酒的酿造品质。此时,自驾到厂的员工最大感受是道路通畅,从新大门到包装车间只用了2分钟。 早上8时20分,有员工发朋友圈,以往同时间停满车的办公大楼广场,至少有2/3的空位。9时30分左右,记者在办公大楼广场看到,车辆比早上多了一些,但是相比以往,不再无车位可寻。 硬核环保行动不只是“绿色交通” 单双号出行受到了主流媒体关注,茅台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有统计数据显示,茅台集团实行单双号限行,仅茅台员工车辆每天预计可减少7500辆,超过了50%,有效降低机动车尾气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茅台生产,高度依赖于微生物环境和自然生态。一直以来,茅台将“保护生态环境”视为企业发展战略之一。“质量、安全、环保”已成为事关茅台生存发展的三条“生命线”。 “对于茅台酒的生产而言,生态环境是关键核心,要用心呵护好环境,守好生态环境这条生命线。”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卫东明确表示。 长期以来,茅台都将“绿色茅台”视为企业发展战略之一,坚守生态底线,“硬核”行动频出,不断节能、减排、降耗、增绿,倾力打造山青、天蓝、水清、地洁的酿酒生态和生产环境,确保茅台酒绝不变味和企业永续发展。 从2014年起,茅台集团连续十年每年出资5000万元作为赤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资金。同时,茅台还全力推进地方立法机构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将“水、空气、土壤、微生物、文化遗产、规划建设”等领域作为重点立法保护对象,更好地保护不可复制的生态环境。 在生态产业链的源头端,茅台集团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理论,从田间地头原料的绿色获取、供应商的绿色供应、产品的绿色加工到废弃物的绿色回归,实现材料源头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以改进生产工艺为例,茅台集团斥巨资建成了废水处理站、垃圾处理场、废气废水在线监测系统,完成了新老厂区污水综合治理管网建设,先后建成了5座污水处理厂,形成日处理2.3万吨污水能力,经过处理的中水可被应用到厂区清洁绿化中。为了进一步减少排放,茅台还开展厂区锅炉“煤改气”工程,年减少燃煤量14万吨。 在即将迎来冷却水循环改造项目的制酒二十二车间1班,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静仁表示,冷却水循环改造项目是茅台从源头系统治理,保护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环保工程。 据介绍,冷却水循环利用项目将生产冷却用水从“长流水”转变为循环再利用、每半个月排放一次,在大幅减少水资源消耗的同时,还能有效避免热污染等问题,是茅台推行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保护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环保工程,目前运行良好,即将在全厂范围内进行推广。 不仅如此,茅台还在鸭溪镇打造茅台生态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承担茅台酒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及利用,围绕“酒、气、肥”三大主体项目,通过多级利用、多路径循环处理方式,真正实现了茅台酒生产原料“从土里来、到土里去”的酿酒产业链闭合循环。 从绿色供应链,到生产节能减排、产后循环利用,此次再延展至厂区绿色交通,再度释放一个信号,茅台将持续走好绿色、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茅台员工汽车保有量近年来直线上升,加上大量外来车辆,在过去曾经是企业发展带来生活改善的重要标志,现在已经给厂区生态带来巨大压力,以问题为导向,所以需要改变。 《世界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企业共同发展宣言》中明确提出,凡本产区企业,均有责任倡导绿色生产与低碳循环,提升治污能力和资源综合利用,共同维护产区公共卫生,令其避免因工业化进程而受污染或破坏,为本产区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业内人士称,茅台实施单双号限行,不仅契合酱酒核心产区的绿色发展要求,也再一次为酱酒企业“绿色生产”做出积极示范。 据悉,单双号限行只是茅台“绿色交通”的过渡。下一步,茅台还将用大数据手段打造智慧交通体系,为员工提供一系列智慧、绿色的出行服务,同时推动厂区功能区优化,为茅台发展留出休养生息的空间,切实保护茅台生态环境。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赤水河沿岸的生态容量总有一个‘天花板’。从茅台自身而言,尽管酱香酒板块持续升温,我们在规划与布局时,仍要充分考虑这片区域的环境与自然压力。我们一定不会因为产量和市场的发展,改变和调整我们的标准,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高卫东如是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