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0-06-19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多维开拓外贸增长空间 |
|
作者:
■李富永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534 |
|
|
|
|
|
|
据美媒报道,4月,美中双边贸易额增至397亿美元,比3月增长了近43%,这意味着中国重新成为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此前,受中美经贸摩擦影响,2019年上半年美国自中国进口额同比下降12%,对华出口下降19%,两国货物贸易总额为2710.4亿美元,于是墨西哥超过中国成为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如今,中美双边贸易额之所以能在美国新冠肺炎疫情猖獗之际得到回升,是因为中美双边贸易具有互补性这一传统基础。虽然从去年开始陡然升级的贸易摩擦压抑了这一客观需求的实现,但疫情的暴发,尤其是美国成为世界疫情的集中地,使美国不情愿但也没办法完全切断与中国的贸易,仅口罩这一项就离不开中国的生产供应。此外,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在产业供应链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凸显。认真履行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也为中美贸易复苏提供了条件。 但也应该看到,短时间内形成的数据还有可能存在偶然性,单单一个月的数据回升,还难以确立全年以及长期的趋势。鉴于当前美国国内逆全球化和与中国脱钩势力的甚嚣尘上,再加上美国大选前政客行为的种种极端性,要让双边贸易领域出现积极态势并持续下去,不确定性成分依然很大。国内不可因此就产生中美贸易困局烟消云散的错觉。 此外,由于美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已突破220万例,累计死亡病例接近12万例,作为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美国经济要恢复到去年以前的状态需要很长时间,即使恢复,对世界经济的带动作用也相对有限。据世界银行最新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收缩5.2%,其中美国经济将收缩6.1%,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程度最大的经济衰退。也就是说,即使没有中美贸易摩擦和西方国家有意与中国脱钩的因素,中国传统的贸易需求尤其是进口方面将十分乏力。 在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出口的地位依然显著。由于传统贸易市场的萎缩,中国对外贸易还需寻找新的突破点,在全世界范围内利用数字技术的成果,从广度、宽度、深度等多方向开拓空间,培育新的增长点。 在广度上,要按照“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原则和机制广泛拓展新的区域市场,实现贸易伙伴的多元化。当前,在世界贸易组织规范全球贸易活动的权威屡屡被挑战的情况下,中国一方面要坚决捍卫世贸组织的权威性,另一方面也要开展更广泛的双边和多边合作,争取与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达成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合作机制。 目前,以中日韩为主的东亚生产网络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东盟等周边地区与我国贸易呈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据官方数据,今年1-5月中国与东盟贸易额高达1.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额超过9000亿元,同比增长2.8%,这样的表现在中国外贸进出口额总体下降4.9%、对欧盟、美国和日本进出口均显著下降的背景下十分难得,有利于缓解与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低迷的压力。所以,今后要加快推动中日韩和东盟启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RCEP),打造世界上人口最多、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这将历史性地重塑亚洲乃至世界贸易格局。 在深度上,要充分利用数字经济的优势,弥补贸易线下消费的不足。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目前国内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已经达到24.3%,比去年同期提高5.4个百分点。对外贸易也要利用这个优势,尽快建设64个跨境电商平台国家实验基地。线上跨境贸易能够克服因为疫情而造成的区域阻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由此造成的损失。 正如中国商务部日前发布的报告所称,虽然短期看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但长期看,中国外贸依然“韧性大、潜力足、竞争力强”。只要找准突破点发力点,眼前的困难一定能度过,最终在新的起点上得到全新的发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