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0-06-05
2020-06-05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创新城市管理方式激活“地摊经济”活力

作者: ■姜珊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531

    城管打电话力邀摊贩摆摊、地摊经济概念股掀起涨停潮、“摆摊神车”五菱汽车光速推出……近日,“地摊经济”成为舆论场热词,全民摆摊时代来临。百度搜索大数据显示,近7天“摆摊技巧”相关内容搜索热度同比暴涨655%,达到10年来最高值。
    此次地摊经济的再度火爆与政策的松绑密切相关。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李克强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点赞部分城市率先松绑“地摊经济”的尝试。随后6月1日,李克强总理在山东考察时强调,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目前,中央文明办也明确表示,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在中央的号召之下,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鼓励地摊经济相关意见,而包括阿里、京东、腾讯、美团等在内的很多互联网企业也陆续公布对地摊经济的扶持措施,地摊经济正呈现火热的发展态势。
    的确,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全面恢复经济社会秩序的大背景下,地摊经济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儿”背后蕴含着“大民生”。地摊经济具有门槛低、投入少、风险低等特点,能够为市民提供灵活多样的服务,为城市增添了几缕温情的烟火气,更是就业的“蓄水池”。为地摊经济开政策绿灯,不仅与中央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政策基调相契合,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更体现出中国经济韧性之强、活力之足。以最先复活地摊经济的成都市为例,据媒体报道,近三个月以来成都市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2234个,允许流动商贩经营点17891个,增加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中心城区餐饮店铺复工率超过98%。
    过去,地摊常常和“脏乱差”等词汇相挂钩,地摊经济也常因占道经营、食品(商品)质量安全而饱受诟病。以此次复活地摊经济为契机,引导地摊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无疑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治理能力和管理智慧。对此,笔者认为要实现复活地摊和城市管理之间的有机平衡,用绣花功夫做好地摊经济治理工作。
    首先,要做到应放尽放和有序引导相结合。为地摊经济松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一放到底,而是要逐步引导和规范地摊经济发展,避免进入过去“一管就死,不管则乱”的窘境。要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合理规划,为摊贩提供经营场地,并明确摆摊的范围、种类、时间、卫生安全等要求,使地摊经济发展有章可循;此外,也可考虑对商贩进行行业规则培训,增强其守法经营的自觉性。
    其次,要兼顾执法的力度和温度。此前因部分城管执法人员“驱赶式”的粗暴执法方式引发的恶性社会事件屡见报端,给城市形象和政府公信力造成严重损伤。城管执法人员在依照法律法规执法以外,也要柔性执法,理顺“情、理、法”关系,尤其对待残疾、失业、低收入等困难人群,要留有容错空间,给予其在限期整改的机会。
    第三,要借力新技术创新监管方式。随着城市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和信息科技技术的发展,地摊经济的监管这一“老大难”课题或可考虑通过互联网进行数字化监管。现在摊贩普遍使用扫码支付,借助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对地摊经营的查询和追溯。另外,借助城市人工智能“电子眼”等技术可以发现垃圾堆积,人员聚集等现象,方便及时监管和引导疏散。
    最后,建立地摊经济常态化治理机制。地摊经济是我国一种重要的经济形式,地摊经济不应该只是当前对冲疫情影响,稳就业、促消费的权宜之计,而应该探索建立常态化治理的机制,增强政策的可确定性。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为地摊经济松绑,接地气、暖人心、鼓干劲。我们相信用绣花功夫激活“地摊经济”活力,回应民生诉求,撬动复苏社会经济,定能为城市生活增光添彩,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